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疸汤

黄疸汤

《脉症正宗》卷一:黄疸汤

药方名称黄疸汤

处方茵陈2钱,吴萸2钱,香附1钱,川芎1钱,苍术1钱,白术1钱,木通6分,猪苓8分。

功能主治黄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脉症正宗》卷一

《临证医案医方》:黄疸汤

药方名称黄疸汤

处方茵陈30g,山栀9g,金银花15g,连翘15g,败酱草15g,板蓝根15g,赤芍9g,白芍9g,柴胡6g,神曲15g,苏梗6g,桔梗6g,大豆黄卷15g。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主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巩膜黄染,周身皮肤发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各家论述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大豆黄卷解湿热退黄,金银花连翘、板兰根、败酱草、山栀清热解毒,苏梗、桔梗柴胡舒肝理气,神曲发酵协助退黄,芍药柔肝养阴与柴胡配伍应用,为治疗肝胆疾患的要药。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猜你喜欢

  • 保婴镇惊丸

    药方名称保婴镇惊丸处方大黄1两5钱,甘草1两,朱砂面3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5分重,蜡皮或蜡纸筒封固。功能主治清热、镇惊、导滞。主小儿急热惊风,实热目赤,口疮,便燥,小便赤黄。用法用量每次服

  • 定粉膏

    药方名称定粉膏处方定粉1分,水银1分,白芜荑1分,胭脂1分。制法上为末,用陈猪脂1两,同研成膏。功能主治干湿癣、风癣,不拘年月。用法用量猪脂须用十年以上者。今若无,但陈者亦得。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 甘松香丸

    药方名称甘松香丸处方半夏曲2两,天南星2两,甘松1两,陈橘皮1两半。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眩。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摘录《鸡峰》卷十八

  • 锡类散

    药方名称锡类散处方西牛黄0.06克冰片0,09克 真珠0.09克人指甲0.15克(男病用女,女病用男)象牙屑0.9克(焙)青黛1.8克(去灰脚,净)壁钱20个(焙,土壁砖上者可用,木板上者不可用)功能

  • 加减清热导滞汤

    药方名称加减清热导滞汤处方当归7分(不用尾),白芍5分(生),槟榔5分,厚朴5分(姜汁炒),陈皮8分,枳壳5分(麸炒),连翘3分(去心),黄芩2分(酒炒),黄连1分(酒炒),山楂肉7分,广木香2分(研

  • 鼻嗅散

    《仙拈集》卷一:鼻嗅散药方名称鼻嗅散处方雄黄2钱,酒1盏。功能主治呕吐,服药不效者。用法用量上煎至7分,急令嗅热气。摘录《仙拈集》卷一《仙拈集》卷一:鼻嗅散药方名称鼻嗅散处方硫黄、乳香各等分。制法上为

  • 地龙油

    药方名称地龙油处方干地龙3线,香油5钱。制法将地龙入香油内,微火炸之,俟油生烟,稍停,盛清油于器中。功能主治小儿痘疹后,或大人病后,因出屋太早,而致迎风流泪,及泪孔主瘘。用法用量每日以此油点之。摘录《

  • 加味补阴益阳汤

    药方名称加味补阴益阳汤处方大生地30克,生龟板12克,生牡蛎12克,知母12克,黄柏1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菟丝子10克,石决明8克,菊花10克,萆解10克,云苓10克,甘草3克,代赭石15

  • 第一真黄风汤

    药方名称第一真黄风汤处方嫩黄耆3钱,防风根8分,云茯苓3钱,炙甘草5分,制半夏1钱半,福橘皮1钱,当归身3钱,赤芍药1钱半,豨莶3钱。功能主治真中风,初感一切形证。用法用量上以长流水煎,入竹沥3钱,姜

  • 大黄酊

    药方名称大黄酊处方大黄粉200g。制法上药用60%乙醇适量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3~5ml的速度渗漉,待滤液达750毫升时,停止渗漉,压榨药滓,压出液滤过,与滤液合并,加甘油100ml与适量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