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鹿角丸

鹿角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60克 川牛膝(去芦,酒浸,焙)4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治肝肾不足,面肿垢黑,腰脊痛不能久立,发落齿槁,甚则喜唾。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三因》卷十三: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屑1两(酥炙),附子(炮)2两,桂心3分。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伤冷,冷气入肾,其痛如掣。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盐酒送下。

摘录《三因》卷十三

《千金》卷十九: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5分,石斛5分,薯蓣5分,人参5分,防风5分,白马茎5分,干地黄5分,菟丝子5分,蛇床子5分,杜仲4分,泽泻4分,山茱萸4分,赤石脂4分,干姜4分,牛膝6分,五味子6分,巴戟天6分,苁蓉7分,远志3分,石龙芮3分,天雄2分(一方无干姜五味子)。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补诸虚,益精血,壮阳充饥。主

用法用量每服如梧桐子30丸,酒调服,1日2次。

注意忌米醋。

摘录《千金》卷十九

普济方》卷二二一引《博济》: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1斤(或麋角,须是杀者,不用死者角。每对须要重10斤以上,去脑角,寸寸截,每5斤以东流水浸49日或21日,刷,去水积令净,入大锅内,研大丹大5升,取汁,黄蜡半斤,青盐4两,并碎锉,以甜水满锅,匀沸,煮两伏时,如混耗,续添温汤,不得入冷水,却须常另煎一锅汤添;只候角软如薯蓣取出,却刷洗令净,却着绢袋子盛,扭干,杆为末。取煮角汁漉去滓,慢火熬成膏,充和药末),附子2两(炮,去皮脐),川巴戟1两(去心,用糯米炒),牛膝2两(酒浸,切,焙),海桐皮2两(炒),破故纸1两(净,淘去浮者,炒),白僵蚕1两(炒),官桂1两(去皮),天麻1两。

制法上为末,入1斤角霜同拌,更入青盐2两,研令匀,用白蜜1斤半,角膏1斤,同烂匀,令蜜熟和为丸,再入日杵二千下,仍以半两真酥涂,待自候熟,众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腰膝,明耳目,驻颜容,不老。主风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一引《博济》

《圣惠》卷三十: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半斤(镑细,以少牛乳拌和得所,于小瓶子内以大麦压蒸一复时),黄耆半两(锉),补骨脂2两(微炒),韭子3两(微炒),蛇床子1两,人参2两(去芦头),石龙芮1两,覆盆子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远志1两(去心),续断1两,石斛1两(去根,锉),当归3两,龙骨2两,柏子仁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肾气久弱,阴下湿痒,小便遗失,因梦鬼交,精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2两,川牛膝(去芦,酒浸,焙)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虚极,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气衰,发落齿槁,腰脊痛,甚则喜唾。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

《圣惠》卷四十四: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屑10斤(熬令微黄),菟丝子1斤(酒浸1宿,别捣为末),远志1两(去心),肉苁蓉5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天雄2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6两,五味子5两,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种腰痛,肾脏虚冷,颜容萎黄,形体消瘦,腰痛不可忍,虚惫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圣惠》卷九十三: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屑1分,芜荑仁1分,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赤石脂半两,黄连半两(去须,微炒),当归1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赤白痢,腹痛,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镑)1分,芜荑仁(炒)1分,附子(炮裂,去脐皮)1分,赤石脂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5丸,温米饮送下,空心、日晚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朱氏集验方》卷十二: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锉)、黄耆(炙)各等分,羚羊角减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一切疮疖脓泡,热疮及发背。

用法用量地黄温酒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1斤(洗净,酥炙令香),巴戟天(去心)2两,熟干地黄(焙)4两,黄耆(锉)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独活(去芦头)半两,萆薢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泽泻(锉)半两,续断半两,芎?半两,槟榔(锉)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白蒺藜(炒去角)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人参半两,鹿角胶(炙令燥)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半两。

制法上除杏仁别研外,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润肌肉,填骨髓,去风气。主虚劳里急,腰脚顽痹,筋骨疼痛,或攻刺胁肋。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鸡峰》卷十: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劈开,炙黄焦)。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数,日夜一斗。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散剂,名“鹿角散”(见《普济方》引《十便良方》)。

摘录《鸡峰》卷十

《叶氏女科》卷一: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霜2两,当归身2两,茯神2两,龙骨(煅)2两,阿胶牡蛎粉炒成珠)2两,柏子仁(炒)2两,香附(酒炒)2两,山药2两,川芎1钱,川续断1钱,炙甘草5分。

制法上为末,取白茅根捣汁糊为丸。

功能主治久崩成漏,远年不休,中气下陷,下元不固,虚之甚者。

用法用量本方名鹿角丸,但鹿角原缺;据《竹林女科》补。

摘录《叶氏女科》卷一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鹿角丸

药方名称鹿角丸

处方鹿角1两(烧红候冷,研),芸苔子(炒,研)半两。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疾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饭饮送下,温酒亦得,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猜你喜欢

  • 除风散

    《圣济总录》卷十八:除风散药方名称除风散处方防风(去叉)蝎梢(炒)各30克白花蛇头2枚(酒浸,炙)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散。功能主治主紫癜风。用法用量每服1~2克,温酒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眼科临

  • 服枸杞根方

    药方名称服枸杞根方处方枸杞根1石。制法用水1石2斗煮,取6半,澄清,煎取3升;以小麦1斗,纳汁中渍1宿,浸晒令汁尽,晒干捣末。功能主治养性遐龄。主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调下,1日2次。1年之中以2月、

  • 故扇散

    药方名称故扇散处方故扇(烧灰)1分,麻黄(取根节)3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儿盗汗。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乳汁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 六应散

    药方名称六应散处方郁金、滑石、川芎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中风痰迷心窍,癫狂烦乱,人事昏沉,痰涎壅盛,及五痫,心风。用法用量每服1-2钱,空心以虀汁调下。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 大建脾汤

    药方名称大建脾汤处方人参2钱,茯苓2钱,白术2钱,枳实1钱半,当归1钱半,山楂1钱半,谷芽1钱半,陈皮1钱,豆蔻1钱,青皮7分,木香7分,姜连7分。功能主治健脾胃,滋谷气,除湿热,宽胸膈,去膨胀。主用

  • 金疮至宝膏

    药方名称金疮至宝膏处方乳香2钱,没药2钱,血竭2钱,儿茶2钱,龙骨(煅)2钱,轻粉2钱,大黄1钱,水银1钱,冰片1钱,樟脑1钱,麝香1钱,麻油4两。制法文武火熬,滴水成珠。将药慢慢入内,冰、麝待微温时

  • 半夏竹茹汤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方:半夏竹茹汤药方名称半夏竹茹汤处方姜半夏12克,姜竹茹12克,旋复花12克,代赭石30克,广木香9克,公丁香6克,沉香曲9克,豆蔻9克,川楝子9克,川朴9克,南沙参9克,北沙

  • 附子乌鸡丸

    药方名称附子乌鸡丸处方附子3钱,鹿茸(无则用鹿胶)1两,真山药5钱,苁蓉5钱,肉桂5钱,蒲黄(炒黑)5钱,当归5钱,萸肉5钱,白芍1两,熟地1两5钱,净乌鸡肉(去皮油,酒蒸)3两。制法米糊为丸。功能主

  • 白蒺藜汤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白蒺藜汤药方名称白蒺藜汤处方白蒺藜1钱,青葙子1钱,木贼草1钱,白芍1钱,草决明1钱,山栀1钱,当归1钱,黄连5分,黄芩5分,川芎5分,甘草3分。功能主治时行火邪,两目肿痛。

  • 冰芦膏

    药方名称冰芦膏处方炉甘石(火煅)2两(为末),冰片2分。制法上药以猪棕油捣成膏。功能主治臁疮,及诸疮久远不收口者。用法用量先以茶汁加盐少许洗净疮口,敷药,以膏盖之。摘录《惠直堂方》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