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防风浴汤

防风浴汤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防风浴汤

药方名称防风浴汤

处方防风如克 蒴翟(切)30克 羊桃根90克石南30克秦艽30克 川升麻30克苦参90克茵芋30克 白蒺藜30克蛇床子30克白矾30克枳壳30克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祛风,润燥,止痒。主风湿外侵,周身瘙痒不可止。

用法用量用水14升,煎至10升,去滓,于暖室中洗浴,令汗出。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

《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御医撮要》:防风浴汤

药方名称防风浴汤

处方防风3两,羊桃根3两,石南1两,秦艽1两,菵草1两,蒺藜子1两,蛇床子1两,白及1两,枳壳1两,苦参3两,升麻1两。

功能主治诸风顽痹,皮肤不仁,瘙痒麻木。

用法用量上件合煎,浴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御医撮要》

杨氏家藏方》卷四:防风浴汤

药方名称防风浴汤

处方荆芥穗4两,苦参3两,地骨皮3两,白牵牛3两,赤小豆3两,白蒺藜(炒,去刺)2两,防风(去芦头)2两,白僵蚕(炒,去丝嘴)2两,香白芷2两,蓖麻叶2两,杉木2两,蒴藋叶2两,木鳖子1两半(去壳,炒令焦黄色),当归(洗,焙)1两,独活(去芦头)1两,吴茱萸(汤洗7次)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湿脚气,气血凝滞,皮肤粗涩,不自润泽。

用法用量每用半两,水4碗,入连根葱白5茎,擘开,同煎5-7沸,倾出,入朴消末2钱,重搅匀,先熏,候通手淋渫。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圣惠》卷二十四:防风浴汤

药方名称防风浴汤

处方防风3两,蒴藋(切)1升,羊桃根3两,石南1两,秦艽1两,川升麻1两,苦参3两,茵芋1两,白蒺藜1两,蛇床子1两,白矾1两,枳壳1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风瘙痒不可止。

用法用量以水7斗,煎至5斗,去滓,于暖室中洗浴,令汗出。避风冷。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猜你喜欢

  • 附桂汤

    药方名称附桂汤处方附子3钱,肉桂1钱,黄柏5分,知母5分,升麻5分,甘草5分,黄耆1钱半,人参7分。功能主治虚寒带下,白带腥臭,多悲不乐,大寒;兼治浊淫。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 除饮汤

    药方名称除饮汤处方附子(生,去皮)30克 白附子6克天南星(炮)白术(炒)白茯苓各15克(去皮)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温化痰饮。主痰饮。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20片,同煎至240毫

  • 艾肠泥

    药方名称艾肠泥处方藏瓜姜糟60钱,熟地黄60钱,生姜(擦)12钱,艾15钱。制法置擂盆内,研烂为泥。功能主治打扑筋挛,骨闪挫,及久年打扑痛。用法用量摊好厚纸上,再以纸覆其上,敷患处,烧铁馒烙熨纸上。摘

  • 加味滋阴血止饮

    药方名称加味滋阴血止饮处方生地15克,当归9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仙鹤草15克,珍珠母24克,鳖甲30克。功能主治养肝潜阳,滋阴止血。主肝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循经,

  • 金光明目丸

    药方名称金光明目丸处方甘草1两,枸杞(共4两,分四制:1两用脂麻炒,1两用花椒炒,1两用童便浸炒,1两用盐水浸炒,制完听用)1两,熟地1两,生地1两,麦冬1两,密蒙花1两,白菊1两,赤芍1两,牡蛎1两

  • 大五饮丸

    药方名称大五饮丸处方远志1两,苦参1两,乌贼骨1两,藜芦1两,白术1两,甘遂1两,五味子1两,大黄1两,石膏1两,桔梗1两,半夏1两,紫菀1两,前胡1两,芒消1两,栝楼根1两,桂心1两,芫花1两,当归

  • 鲜橙汁冲米酒

    药方名称鲜橙汁冲米酒处方鲜橙汁半碗 米酒1~2汤匙制法将米酒冲入鲜橙汁内即可。功能主治行气,止痛。适用于妇女急性乳腺炎早期,妇女哺乳期乳汁排出不畅、乳房红肿、硬结疼痛等。用法用量每日2次饮服。摘录《滇

  • 参归养荣汤

    《寒温条辨》卷四:参归养荣汤药方名称参归养荣汤处方人参1钱,半夏3钱,生姜(炮)3钱,甘草(炙)1钱,白芍(酒炒)1钱半,当归2钱,生地2钱,熟地3钱,大枣2钱。功能主治禀赋娇怯,或素病亏损,邪留心下

  • 史国公浸酒方

    药方名称史国公浸酒方别名史国公药酒(《古今名方》卷十六)。处方当归虎胫骨(酒浸一日,焙干,酥炙)羌活鳖甲(炙)萆薢防风(去芦、叉)秦艽川牛膝松节晚蚕沙各60克枸杞子150克 干茄根240克(饭上蒸熟)

  • 带下丸

    药方名称带下丸处方马毛2两(伏火1宿,白马毛治白带,赤马毛治赤带),龟甲4两(醋炙),鳖甲2两(醋炙),牡蛎2两(火炙)。制法上为末,醋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赤白带下。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