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遇仙立效散

遇仙立效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遇仙立效散

药方名称遇仙立效散

处方御米壳(去蒂.盖.炒黄)、川当归(洗)、甘草,各二两;赤芍药、酸榴皮、地榆,各半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浓淡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噤口不食。

不问大人、小儿、虚弱,老人、产妇,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空心温服,小儿量岁数加减,以瘥为度。

注意忌生泠、油腻、腥臊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遇仙立效散

药方名称遇仙立效散

处方御米壳(去蒂、盖,炒黄)川当归(洗)甘草各60克赤芍药 酸榴皮地榆各15克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和血止痛。治恶痢,便下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噤口不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小儿量岁数加减,以愈为度。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腥臊等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猜你喜欢

  • 姜术丸

    药方名称姜术丸处方苍术(米泔浸,切,炒)1两,干姜(炮制)1两,马蔺花1两,芫花(醋炒焦)1两,五灵脂(去土)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卒疝,少腹与阴相

  • 薯蓣丸

    药方名称薯蓣丸别名大山蓣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处方薯蓣90克当归桂枝曲 干地黄豆黄卷各30克甘草84克人参21克 芎藭 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18克柴胡桔梗茯苓各15克阿胶21克干姜9克白蔹6

  • 九圣丸

    药方名称九圣丸别名紧皮丸处方罂粟壳(去蒂膜,米醋炒)1两,川乌(炮,去皮脐)5钱,黄连(去须)5钱,南木香5钱,北赤石脂5钱,枯矾5钱,肉豆蔻(火煨)5钱,干姜5钱,白茯苓(去皮)5钱。制法上为末,醋

  • 肥儿圆

    药方名称肥儿圆处方神曲(炒)、黄连(去须),各十两;肉豆蔻(面裹.煨)、使君子(去皮)、麦蘖(炒),各五两;槟榔(不见火.细.晒)二十个,木香二两。炮制上为细末,猪胆为圆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病者

  • 黑须散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引《延生至宝》:黑须散药方名称黑须散别名黑发散(《疡医大全》卷十)。处方宫粉 真蛤粉 黄丹密陀僧各9克石灰3.6克功能主治治须发黄白不黑者。用法用量上药研为细末,水调搽上。如干

  • 犀角搜风丸

    药方名称犀角搜风丸处方干生姜(半两)木香(半两) 白茯苓(去皮.一两)车前子(一两)木通(一两)青皮(去白.三两)陈皮(去白.二两)枳实(麸炒.二两) 牵牛(取头末.四两)犀角(镑.一两半)炮制上为细

  • 定痛太乙膏

    药方名称定痛太乙膏处方香麻油1斤,当归2两,生地黄2两,甘草1两。制法上药煎焦枯去滓,以棕绵滤净,再入净锅熬,滴水不散,入黄丹半斤,又慢火熬,滴水沉聚,取起,少顷人白蜡1两,黄蜡1两,微火熬成取起,少

  • 接骨药膏

    药方名称接骨药膏处方马钱子3钱,枳壳粉3钱,生草乌1钱。制法上为细末,加适量凡士林调成软膏。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闭合性骨折,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用法用量先将骨折复位,小夹板固定,外敷药膏,

  • 利水渗湿汤

    药方名称利水渗湿汤处方苍术2钱,黄柏1钱半,川牛膝2钱,赤茯苓1钱2分,淮木通1钱2分,建泽泻1钱2分,汉防己1钱2分,车前子(去壳)1钱,猪苓1钱半。功能主治水肿从脚而上,六脉细而迟,小便短少,脚膝

  • 梅花点舌丹

    药方名称梅花点舌丹处方没药硼砂藤黄熊胆乳香血竭葶苈大冰片沉香各3克蟾酥麝香各6克珍珠9克朱砂牛黄各6克制法上药各制为末,将蟾酥用人乳化开,入末和捣,为500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药理作用增强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