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辟秽散

辟秽散

药方名称辟秽散

处方川芎3钱,藿香3钱,藜芦3钱,牡丹皮2钱,玄胡2钱,朱砂(水飞)1钱,雄黄(水飞)4钱,白芷4钱,牙皂4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预防瘟疫。主

用法用量每早、晚或看病出房,先噙水口中,吸些许入两鼻取嚏,出清涕为佳,再减去皂角,以为小丸,亦可噙嚼。牲畜受瘟者,以末吹入两鼻,即愈。

摘录《瘟疫论》卷下

猜你喜欢

  • 无碍丸

    药方名称无碍丸处方木香15克 蓬莪茂(炮)京三棱(炮)槟榔(生)郁李仁(汤泡,去皮)各30克大腹皮60克制法上六味,共研细末,炒麦蘖杵为粉,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脾不运化,水湿泛溢,四肢肿满

  • 胡椒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胡椒汤药方名称胡椒汤处方红豆、肉桂(不见火),各一两;胡椒六两,干姜(炒)三两,桔梗(焙)三十两,甘草(炒)七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受寒,胸膈不利,心腹疼

  • 醴泉饮

    盐山·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醴泉饮药方名称醴泉饮处方生山药(一两) 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 生赭石(轧细.四钱)牛蒡子(炒.捣.三钱)天冬(四钱)甘草(二钱)功能主治治

  • 白黄散

    药方名称白黄散处方白矾1钱,雄黄1钱,细辛1钱,瓜蒂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鼻齆,瘜肉,鼻痔。用法用量以雄大胆汁为剂,如枣核。塞鼻中。摘录《医统》卷六十二引《易简》

  • 甘瓜散

    药方名称甘瓜散处方瓜蒂2钱,甘草(炙)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齁(鼻合)。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五更初用茶清调下。小儿半字。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惠眼观证》

  • 散血葛根汤

    药方名称散血葛根汤别名散瘀葛根汤(《医宗金鉴》卷十二)。处方干葛半夏川芎防风羌活升麻桔梗各2.4克白芷甘草细辛苏叶香附红花各1.8克功能主治疏风理气,活血化瘀。治跌打损伤,瘀血凝滞,结成流注,身发寒热

  • 紫参散

    药方名称紫参散处方五味子紫参炙甘草麻黄桔梗各15克 米壳(蜜炒黄色)6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宣肺散寒,化饮止嗽。治形寒饮冷伤肺,咳嗽喘促,胸膈不利,不得安卧。用法用量每服12克,入白汤点服。嗽

  • 人参清肺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清肺汤药方名称人参清肺汤处方地骨皮、人参(去芦)、阿胶(麸炒)、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乌梅(去核)、甘草(炙)、罂粟壳(去蒂.盖.蜜炙

  • 大人参半夏丸

    药方名称大人参半夏丸处方人参半两,茯苓(去皮)半两,天南星半两,薄荷叶半两,半夏1两,干姜1两,白矾(生)1两,寒水石1两,蛤粉1两,藿香叶1分。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化痰坠涎,止嗽

  • 草豆蔻汤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草豆蔻汤药方名称草豆蔻汤处方草豆蔻(去皮)木香桂(去粗皮)芎藭赤芍药白术槟榔(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30克当归23克(锉,炒)制法上九味,粗捣筛。功能主治主腹部胀痛,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