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豆散

赤豆散

普济方》卷四○六:赤豆散

药方名称赤豆散

处方赤豆(研)1分,伏龙肝(研)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天灶火丹,小儿丹发于两膀里尻间,正赤,流至阴处。

用法用量每用1分,以鸡子白调涂患处。

摘录普济方》卷四○六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赤豆散

药方名称赤豆散

处方赤小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痛风。四肢上或身上一处肿痛或移动他处,色红参差成块肿起,按之滚热便是。

用法用量葱汁调敷。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直指》卷二十四:赤豆散

药方名称赤豆散

处方赤小豆1分,吴茱萸1分,赤色白胶1分,厚黄柏1分,黄连1分,贝母1分,硫黄1分,糯米(焙)1分,虢丹(煅)半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无名疮。

用法用量麻油轻粉调末,槐枝煎汤先洗后抹。

摘录《直指》卷二十四

《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赤豆散

药方名称赤豆散

处方赤小豆49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未成即消,已成即破。主一切疮毒。

用法用量加野芒麻根和鸡蛋白调敷,日一换。

摘录《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

古今医鉴》卷九:赤豆散

药方名称赤豆散

处方赤小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喉痹,喉肿。

用法用量醋调敷肿处。恐毒气入喉,难治。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仙拈集》卷三:赤豆散

药方名称赤豆散

处方赤小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热毒腮颊肿痛。

用法用量鸡子白调涂之。

摘录《仙拈集》卷三

猜你喜欢

  • 碧霞丸

    药方名称碧霞丸处方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尽)30粒,硫黄(研)1钱,乳香(研)1钱,腻粉(炒)2钱匕,青黛(研)半钱。制法上药研细和匀,用糯米饭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小儿急惊。用法用量每服2岁2丸,

  • 柴平散

    药方名称柴平散处方柴胡3钱,白术3钱,人参3钱,半夏3钱,甘草1钱,苍术3钱。功能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方中人参用量原缺。摘录《扶寿精方》

  • 紫菀汤

    《外台秘要》卷十引《广济方》:紫菀汤药方名称紫菀汤别名钟乳补肺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处方紫菀五味子生姜(合皮切)白石英(研,绵裹)款冬花桂心人参各60克 钟乳(研,绵裹)麦门冬(去心)桑根白

  • 八琼丹

    药方名称八琼丹处方硫黄1两,水银(二味同炒,作沙子)1两,曾青1两,丹砂1两,雄黄1两,白石英1两,紫石英1两,铅丹1两,玄精石1两,胡粉1两,消石2两(以上11味各细研,入瓷盒盛,盒上留一眼子,外用

  • 革六

    药方名称革六别名五十四号夬象方处方桑寄生、红花、香附、益母草、荆芥、细辛、卜子、神曲。功能主治胎前痧。用法用量水煎,冲砂仁末,微冷服。临床应用胎前痧:逍方亭内室,怀娠6月,寒热交作,烦闷不安,左手脉伏

  • 家传升阳固脱汤

    药方名称家传升阳固脱汤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当归、白芍、地黄、升麻、猪苓、泽泻、葛根、陈皮、乌梅、诃子肉各等分。功能主治久泻不止,非清气下陷,则肠滑不禁,及肺虚不行。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 椒矾汤

    药方名称椒矾汤处方蜀椒3两,白矾(碎)3两,葱白1握(并须洗净),大豆5升(拣净),盐2两,生姜(切)2两。功能主治脚气。兼治肠风,瘾疹,眼昏,鼻衄,耳聋等疾。用法用量上纳釜中,以浆水3斗,煮至2斗5

  • 建胃丹

    药方名称建胃丹别名健胃丹处方黄连1两(去须,微炒),白矾1分(枯,令汁尽),乌梅肉(炒)半两,龙骨半两,白石脂半两,神曲(炒)半两,干姜半两。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泄痢兼脓

  • 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加减

    药方名称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加减处方生地15克,赤芍9克,丹皮15克,紫草15克,双花15克,土茯苓30克,生苡仁30克,蛇蜕12克,黄连6克,荆芥炭6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

  • 金箔牛黄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金箔牛黄丸药方名称金箔牛黄丸处方金箔(十片.研)牛黄(研.一两) 龙脑(研.一两)犀角(镑.一分)琥珀(研.一分)人参(一分) 丹砂(研.水飞.二两) 白茯苓(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