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小豆当归散

赤小豆当归散

金匮要略》卷上:赤小豆当归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当归散

别名赤小豆散(《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处方赤小豆150克(浸令芽出,爆干)当归30克

制法上二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主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者。

用法用量浆水调服2克,日三服。

备注本方用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浆水清凉解毒。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

方中当归原无用量,现据《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补。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赤小豆当归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当归散

别名赤小豆散、当归赤小豆散、赤小豆汤、赤豆当归

处方赤小豆3升(浸令芽出,晒干),当归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排脓血,除湿热。主伤寒狐惑;下血,先血后便;肠痈便脓。

用法用量赤小豆散(《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卷九)、赤小豆汤(《嵩崖尊生》卷八)、赤豆当归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赤豆当归散”。方中当归用量原缺,据《千金》补。

各家论述①《金匮玉函经二注》:凡脉数则发热而烦。此热在血,不在荣卫,故不发热,但微烦尔。汗出者,以血病不与卫和,血病则恶烦,故欲默,卫不和则阳陷,故欲卧;腠理因开而津液泄也。3-4日目赤如鸠眼者,热血循脉炎上,注见于目也;7-8日目四眦黑者,其血凝蓄,则色变成黑也。若能食脓已成者,湿热之邪散漫,则毒血流,伤其中和之气不清,故不能食;若能食,可知其毒血已结成脓,胃气无扰,故能食也。用赤豆、当归治者,其赤小豆能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排脓,补血脉,用之为君;当归补血、生新去陈为佐;浆水味酸,解热疗烦,入血为辅使也。②《沈注金匮要略》:用赤小豆去湿清热,而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养正,以驱血中之风;浆水属阴,引归、豆入阴,驱邪为使。斯治风湿流于肠胃而设,非狐惑之方也。③《千金方衍义》:方以赤小豆清热利水,且浸令芽出,以发越蕴积之毒,佐当归司经血之权,使不致于散漫也。至于先便后血亦主,此方以清小肠流入大肠热毒之源,见证虽异,而主治则同也。

临床应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近血《中国肛肠病杂志》(1987;7:43)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因内痔、肛裂、息肉而便后出血32例,有效率为96%。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鸡苏龙脑散

    药方名称鸡苏龙脑散处方紫苏、人参、麦冬、阿胶、蒲黄、黄耆、甘草、柴胡、木通、薄荷、地骨皮。功能主治男妇鼻衄、吐血。用法用量食前服。摘录《女科万金方》

  • 济阴保元汤

    药方名称济阴保元汤处方滇珍参3钱,苡米仁4钱(拌水蒸透,咀片,再入姜,加米仁汁蒸,晒干),怀生地1两(砂仁、酒、姜3味拌蒸,九晒,收,再以瓦焙为炭),当归4钱,白芍3钱(酒炒),川芎2钱(去净油,米泔

  • 百中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水鉴》:百中散药方名称百中散处方黄葵花2分,白芷2分,延胡索2分,槟榔10分,郁金4分,蚯蚓1条,黄盐6分,虾蟆少许,白米1勺,牛肉脯2分,蜘蛛(灰)1个。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 芦橘姜槟汤

    药方名称芦橘姜槟汤处方生芦根1两,橘红7钱,生姜1两,槟榔子3钱。功能主治妊娠呕吐痰水,不食。用法用量上作3次,水煎服。或加半夏。摘录《产科发蒙》卷一

  • 金陵酒丸

    药方名称金陵酒丸处方真沉香1两,牙皂1两,广木香2两半,槟榔1两。制法上为末。用南京烧酒浸10次,晒干,用京酒为丸。功能主治鼓肿。用法用量每服3钱,重者4钱,五更烧酒送下。水鼓,水自小便而出;气鼓放屁

  • 八仙长寿糕

    药方名称八仙长寿糕处方北耆1两,人参1两,茯苓1两,山药1两,莲米1两,芡实1两,苡仁1两,扁豆1两。制法加糯米1升,炒黄磨细,入白糖1斤,打成糕。功能主治大养脾胃,益寿延年。主用法用量随食;调服亦佳

  • 大调经汤

    药方名称大调经汤处方香附(6制泔浸,姜汁炒、醋炒,童便浸,焙燥,红花汁煮,细磨为末)、当归(姜汁拌炒)、川芎、白术、秦艽、川断、远志、红花、白芍(酒炒)、丹皮、丹参、熟地(酒煮)、延胡、乌药。功能主治

  • 辟秽香

    药方名称辟秽香处方苍术1斤,大黄半斤。制法上锉细,研末。功能主治辟秽。主用法用量痘家常宜焚之。摘录《痘疹世医心法》卷二十三

  • 果霜子方

    药方名称果霜子方处方胡桃7个(炒)。功能主治初发便毒。用法用量上为末。酒送下。摘录《名家方选》

  • 缓惊红饼子

    药方名称缓惊红饼子处方山药、茯苓、乳香、赤石脂、白术、全蝎、甘草各等分(一方用五灵脂)。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饼子。功能主治慢惊。用法用量口服。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