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补血汤

补血汤

《盘珠集》卷上:补血汤

药方名称补血汤

处方黄耆(炙)、当归川芎

功能主治血少不能荣养其胎,胎不动不坠,腹冷如冰者。

摘录《盘珠集》卷上

《回春》卷二:补血汤

药方名称补血汤

处方当归1钱,川芎5分,白芍(炒)1钱,生地黄5分,人参1钱2分,白茯神(去木)5钱,酸枣仁(炒)1钱,陈皮5分,麦门冬(去心)1钱,五味子15个,栀子(炒)5分,甘草(炙)5分。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劳心思虑,损伤精神,头眩目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回春》卷二

《脉症正宗》卷一:补血汤

药方名称补血汤

处方熟地2钱,当归1钱,白芍8分,丹皮8分,元参1钱,丹参1钱,木通8分,车前8分。

功能主治阴血大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脉症正宗》卷一

普济方》卷三三二:补血汤

药方名称补血汤

处方白芍药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熟地黄1两,当归1两,香附子1两,川芎1两,黄耆1两,甘草1两,胶珠1两,远志肉1两,人参半两,官桂半两。

功能主治妇人室女,血海不准,或多或少,或过期,身体倦怠。

用法用量用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至1盏,食后服,滓再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二

猜你喜欢

  • 大通丸

    《杨氏家藏方》卷一:大通丸药方名称大通丸处方甘草8两(微炙),川乌头8两(炮,去皮脐尖),寒水石2斤(用瓷盒盛,以炭火10斤煅过,火尽为度),肉桂(去粗皮)3两,荆芥穗3两,藿香叶(去土)3两,薄荷叶

  • 不传妙方

    药方名称不传妙方处方绿柳树根皮、川椒等分(炒燥,取净末4两),枯矾1两,全蝎5只(焙)。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血风癣虫,坐板疥癞诸疮。用法用量猪板油调搽。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 荆枳汤

    药方名称荆枳汤处方荆芥穗、枳壳(炒)、槐花、香附、紫苏茎叶、甘草(炙)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气滞发痔。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汤调下。摘录《直指》卷二十三

  • 瘰疬拔根方

    药方名称瘰疬拔根方处方斑蝥7个(去头足并翅,同糯米炒用,米黄黑色为度,取蝥为末听用),鸡蛋1个(钻一孔,用银簪搅匀,入斑蝥末于内,再搅匀,另取鸡子壳补口,绵纸粘固,再用粗纸包七层,水湿透听用),土茯苓

  • 神犀丹

    药方名称神犀丹处方犀角尖180克 生地500克(熬膏)香豉240克(熬膏)连翘300克黄芩180克板蓝根270克 银花500克 金汁300克 元参210克 花粉120克石菖蒲180克紫草120克制法用

  • 对金散

    《普济方》卷二○一引《如宜方》:对金散药方名称对金散处方陈皮240克苍术厚朴各60克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主脾泄。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加肉豆蔻更良。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引《如宜方》《医灯续

  • 消咳喘糖浆

    药方名称消咳喘糖浆来源为满山红制成的糖浆剂。性状本品为红褐色的液体;气香,味甜、辛、苦。炮制取满山红200g,加40%乙醇约950ml,密闭,温浸(30~40℃)7日,每日搅拌2~3次,滤过,药渣压榨

  • 黑红软膏

    药方名称黑红软膏处方黑豆油2钱,京红粉2钱,利马锥2钱,羊毛脂1两4钱,凡士林8两。功能主治软坚杀虫,润肤,脱厚皮,收敛止痒。主淀粉样变(松皮癣)、牛皮癣(白疮)、神经性皮炎(顽癣)等慢性肥厚性皮肤病

  • 参术芍甘汤

    药方名称参术芍甘汤处方参、赤苓、术、草、芎、归、白芍、地、木香、陈皮、乌药。功能主治温补脾胃,兼祛寒邪,消生冷之物,养血行气。主产后痢疾,或赤或白;或赤白杂下,由气血损伤,脾胃衰弱,兼外感风冷,内伤饮

  • 新加黄龙汤

    药方名称新加黄龙汤处方细生地15克 生甘草6克人参4.5克(另煎汁90毫升)生大黄9克芒消3克 元参15克麦冬(连心)15克当归4.5克海参(洗)2条 姜汁30毫升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泻热通便。治阳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