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葱汤丸

葱汤丸

幼幼新书》卷八引《吉氏家传》:葱汤丸

药方名称葱汤丸

处方南星末2钱匕,白附子末2钱匕,滑石末2钱匕,朱砂末2钱匕,全蝎10个,轻粉1钱匕,麝香少许,粉霜半钱匕,巴豆14个(去皮心膜,出油)。

制法上为末,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积,食积,潮热烦躁,面赤,气喘腹胀。

用法用量若作珍珠丸,加朱砂为衣。每服5-7丸,葱白薄荷汤临睡时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八引《吉氏家传》

《卫生总微》卷五:葱汤丸

药方名称葱汤丸

处方天南星(炮裂,为末,炒)1钱,蝎梢1分(微炒),半夏1分(汤洗7次),寒水石(煅熟,为末)1分,朱砂半钱(水飞),僵蚕(炒去丝嘴)1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风痫发搐,痰盛壅热。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烧葱白泡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五

《得效》卷十二:葱汤丸

药方名称葱汤丸

处方巴豆35粒(用水浸1宿,五更初去水,后去皮壳、心膜,不去油,另研),轻粉半钱,滑石5钱,鹰粪5钱。

制法上为末,研饭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积滞。

用法用量周岁以下,每用3丸;以上者4丸;未效,再加数丸。膈上有涎,或吐亦无妨。春季,灯心汤送下;夏季,苏盐汤送下;秋季,苏汤送下;冬季,葱白汤送下;初生儿以1粒放口中,乳汁送下。

如有虫,用苦楝皮少许,甘草2寸煎汤,五更初,先将化虫药服了,后用此取下。

摘录《得效》卷十二

猜你喜欢

  • 二霜丸

    药方名称二霜丸处方砒霜半两,粉霜半两,巴豆1分。制法上为细末,以糯米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赤白痢服药过度,未得全减。用法用量空心冷粥饮送下1丸。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

  • 救产丸

    药方名称救产丸处方香附4两7钱,苍术4两,益母草8两,泽兰叶4两,川芎3两,桃仁3两,川牛膝2两,当归2两,延胡索2两,粉甘草2两,大黄1斤,红花8两,苏木8两,黑豆1斤。制法上药前10味研末,后4味

  • 桂皮散

    药方名称桂皮散处方桂皮(炙)1两,栝楼根(锉)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儿下痢,兼渴不止。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粟米饮调下,徐徐服。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八

  • 海藻玉壶汤

    药方名称海藻玉壶汤处方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连翘半夏甘草节独活各3克海带1.5克功能主治化痰软坚,理气散结。治瘿瘤初起,或肿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量病

  • 连朴丸

    药方名称连朴丸处方黄连(好者)5两,厚朴10两(去粗皮)。制法上(口父)咀,用生姜10两,取自然汁浸煮干,为细末,清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厚肠胃。主泻痢。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米饮送下

  • 竹茹酒

    药方名称竹茹酒处方青竹茹60g阿胶20g 黄酒400ml炮制1. 将青竹茹切碎与阿胶一同放入黄酒中;2. 上火煮数10沸至阿胶烊化,去渣冷却,装瓶备用。功能主治解痛,舒经,止血,安胎。适宜于妊娠失坠,

  • 灵龟散血汤

    药方名称灵龟散血汤处方败龟版1两,生地1两,大黄1钱,丹皮3钱,红花2钱,桃仁14个。功能主治妇人升高坠下,或闪跌受伤,以致恶血下冲,有如血崩。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轻,2剂愈。摘录《辨证录》卷十一

  • 麻黄引气汤

    药方名称麻黄引气汤处方麻黄5分,杏仁5分,生姜5分,半夏5分,石膏8两,紫苏4分,白前3分,细辛3分,桂心3分,竹叶(切)1升,橘皮2分。功能主治肺劳实,气喘鼻张,面目苦肿。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

  • 椒茱丸

    药方名称椒茱丸处方椒2两,吴茱萸4两。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心腹疼痛。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米饮或酒送下。摘录《鸡峰》卷十一

  • 白胶散

    《圣惠》卷七十七:白胶散药方名称白胶散处方白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人参(去芦头)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秦艽(去苗)1两,紫葳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妊娠2-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