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良附丸

良附丸

《中国药典》:良附丸

药方名称良附丸

处方高良姜500g香附(醋制)500g

性状为棕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辣。

炮制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良方集腋》卷上:良附丸

药方名称良附丸

处方高良姜(酒洗七次,焙干)香附子(醋洗七次,焙干)

制法二药各研各贮。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温胃祛寒。治肝郁气滞,胃有寒凝,脘腹疼痛,喜温喜按,成胸胁胀痛,或痛经,苔白,脉.沉紧者。

用法用量用时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1匙,盐1撮,为丸服之。

注意胃脘痛属于肝胃火郁,甚或出血者忌用。

备注原书云:本方用治诸痛,如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6克、香附3克;如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3克,香附6克;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香附各4.5克。

摘录《良方集腋》卷上

《实用方剂学》:良附丸

药方名称良附丸

处方良姜1钱,香附4钱,青皮3钱,木香3钱,当归3钱,干姜2钱,沉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胸膈满痛,得暖便轻,呕吐清水。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汤送下。

摘录《实用方剂学》

猜你喜欢

  • 解疝汤

    药方名称解疝汤处方肉桂2钱,白芍2两,白术2两,柴胡1钱,沙参5钱。功能主治厥阴受寒,气上冲于肝,致患疝气,睾丸作痛,两胁胀满,按之益疼。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九

  • 甲乙化土汤

    药方名称甲乙化土汤处方白芍5钱,甘草3钱。功能主治出血后,脾阴虚,脉数身热,咽痛声哑等。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血证论》卷七

  • 甘桔防风汤

    药方名称甘桔防风汤处方甘草、桔梗、防风、薄荷、荆芥、牛蒡、射干、玄参、连翘、黄芩、银花。功能主治疹后余毒不散,结于咽喉,破烂肿痛者。摘录《治疹全书》卷下

  • 加味三拗汤

    《医林绳墨大全》卷四:加味三拗汤药方名称加味三拗汤处方杏仁(去双仁,不去皮尖)2钱半,麻黄2钱,生甘草5分,羌活8分,桔梗8分,防风(去芦)1钱,生姜3钱(切细)。功能主治咳嗽因于寒,误服凉药失声者。

  • 花叶散

    《绛囊撮要》:花叶散药方名称花叶散处方鲜侧柏叶、瓦花。制法共打烂,加大黄末和匀。功能主治火丹。用法用量醋调敷。摘录《绛囊撮要》《普济方》卷二九二引《仁存方》:花叶散药方名称花叶散处方黄蜀葵15朵(去蒂

  • 掺药

    《仁端录》卷七:掺药药方名称掺药处方牛黄、冰片、轻粉、雄黄、飞丹、白芷、龙骨、乳香、没药、川椒、血竭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溃烂。用法用量掺之;或油调涂之。摘录《仁端录》卷七《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 调中健脾丸

    《古今医鉴》卷六:调中健脾丸药方名称调中健脾丸处方黄耆2两(蜜炙),人参2两,白术6两(土水拌炒),茯苓2两,陈皮3两(盐水制),紫苏子2两半(炒),萝卜子1两半(炒),山楂肉3两(炒),草豆蔻1两(

  • 安胎如圣饮

    药方名称安胎如圣饮处方条芩(实者)、白术、归身、砂仁(连壳炒,研)、枳壳、甘草、大腹皮(黑豆水煮3-5次)、陈皮、桑树上羊儿藤。功能主治孕妇痘热不安。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 象皮膏

    药方名称象皮膏处方第一组:大黄90克川芎当归生地各30克红花9克 川连9克甘草15克荆芥9克肉桂9克白及9克白蔹9克冰片9克第二组:地鳖虫30克血竭15克象皮15克龙骨9克海螵蛸9克 真珠6克乳香15

  • 地六汤

    药方名称地六汤处方熟地6钱,苁蓉3钱(漂谈),麦冬3钱,白芍1钱,生地3钱,柏子仁2钱。功能主治水亏液涸,大便秘结。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温服。或加砂仁5-6分摘录《虚损启微》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