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牛黄上清丸

牛黄上清丸

《中国药典》:牛黄上清丸

药方名称牛黄上清丸

处方牛黄2g薄荷30g菊花40g荆芥穗16g白芷16g川芎16g栀子50g黄连16g黄柏10g黄芩50g大黄80g连翘50g赤芍16g当归50g地黄64g桔梗16g甘草10g石膏80g冰片10g

性状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以上十九味,除牛黄冰片外,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牛黄上清丸

药方名称牛黄上清丸

处方黄连24克 生石膏120克黄芩75克薄荷45克莲子心60克白芷24克桔梗24克菊花60克川芎24克赤芍24克当归75克黄柏15克荆芥穗24克栀子75克大黄120克甘草15克连翘75克朱砂18克 明雄黄18克牛黄3克冰片15克

制法上药中朱砂雄黄牛黄冰片分别研细,黄连等十七味药轧为细粉,与上四味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蜡皮封固,阴暗干燥处保存。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治三焦火盛,头痛目赤,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一至三次,温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方以牛黄清心肝实火为君;配菊花薄荷连翘荆芥穗、白芷川芎桔梗甘草轻清上浮,疏风清热为臣;佐以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苦寒燥湿,清热解毒;加石膏清泄气分实热,冰片辛凉散火,通窍利咽;又以大黄苦寒泄下,荡涤瘀热;赤芍当归地黄清热凉血散瘀。诸药配伍,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散风止痛功效。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猜你喜欢

  • 马通散

    药方名称马通散处方赤马粪(不拘多少,水浸3日,淘洗)。制法上人砂锅子炼存性,入麝香少许。功能主治石毒。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二五二

  • 代赭扶脾汤

    药方名称代赭扶脾汤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代赭石1钱5分(酒淬7次),炙甘草3钱,钩藤5钱,天麻1钱,远志1钱(甘草汤煮),胆星1钱。功能主治小儿脾虚,致患天钓。用法用量先服钩藤散祛其积热,

  • 降火膏

    药方名称降火膏处方吴茱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口疮口疳。用法用量醋调涂脚心。摘录《本草纲目》卷三十二引《濒湖集简方》

  • 痢疾香连散

    药方名称痢疾香连散处方生芍5钱,双花炭5钱,牛黄2分,黄芩5钱,椿皮炭3钱,山楂炭4钱,广陈皮4钱,广木香3钱,黄连4钱。制法共研极细面。功能主治清热导滞,化痢止泻,通气止血。主头痛身热,口渴烦躁,腹

  • 大腹散

    《传家秘宝》:大腹散药方名称大腹散处方大腹子2两(生),橘皮1两(去白,焙),厚朴1两(姜汁炙),人参半两,吴白芷1两(炒),肉桂半两,桔梗半两,神曲1两(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或饥或饱,滞气烦闷

  • 扶阳汤

    药方名称扶阳汤处方鹿茸15克(生,锉末,先用黄酒煎透)熟附子9克人参6克 粗桂枝9克当归6克蜀漆(炒黑)9克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扶阳祛寒。治少阴三疟,久而不愈,气血两虚,形寒嗜卧,发时不渴,舌淡,脉微。

  • 箍药寄方

    药方名称箍药寄方处方鲜鸭蛋3个(煮熟去皮,入锅内煎出油),虾蟆头2个(炭火内烧存性,为末),银朱3钱(共搅蛋油内)。制法瓷罐收贮,封口,勿令泄气。功能主治束紧疮根,出毒气止痛。主发背痈疽,诸般肿毒。用

  • 护颜汤

    药方名称护颜汤处方玄参1两,当归1两,金银花2两,瓜蒌半个,生地1两,石膏3钱,白芷2钱,半夏2钱,黄芩2钱。功能主治脸旁鼻外生疽。用法用量水6碗,煎至1碗服。5日内即散。摘录《洞天奥旨》卷五

  • 桂心散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桂心散药方名称桂心散处方桂心地龙(微炒)白僵蚕(微炒)漏芦威灵仙芎藭白芷当归木香各15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止痛。治风邪走注疼痛。用法用量每服3克,不计时

  • 解噤丸

    药方名称解噤丸处方黄连半斤。制法上(口父)咀,生姜4两切片,与黄连同炒,去姜,只取黄连为细末,同陈米饭一处捣烂,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噤口痢。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赤者陈米饮送下;白者陈皮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