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泽泻汤

泽泻汤

金匮要略》卷中:泽泻汤

药方名称泽泻汤

处方泽泻15克白术6克

功能主治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现用于耳源性眩晕。

用法用量上药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泽泻汤

药方名称泽泻汤

别名泄热泽泻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泽泻半夏柴胡生姜各9克地骨皮15克石膏24克竹叶15克 莼心15克茯苓人参各6克甘草桂心各3克

制法上药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通脉泻热。治上焦有热,食后出汗,面、背、身中皆热,名日漏气。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3.6升,分五次服(一云水6升煮取1.8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泽泻汤

药方名称泽泻汤

处方泽泻升麻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决明子(微炒)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甘草(炙)枳实(去瓤,麸炒)芍药各30克栀子人参茯苓(去黑皮)黄柏(去粗皮)细辛(去苗叶)白术各15克柴胡(去苗)120克桑根白皮(锉,炙)60克青葙子30克

制法上药十八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肝热目赤,视物不清,积年青盲,视不见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4克(拍破),同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芒消1克,食后、临卧温服,一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泽泻汤

药方名称泽泻汤

处方泽泻45克 熟干地黄(焙)60克五味子丹参玄参防风(去叉)桂(去粗皮)人参当归(切,焙)各45克 白茯苓(去黑皮)石斛(去根)地骨皮各60克磁石(煅,醋淬七遍)90克牛膝(去苗,酒浸,切,焙)甘草(炙)黄耆(锉)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各45克

功能主治治肾间有水,耳聋、经年不愈。

用法用量上药十七味,粗捣筛。每服30克,先以水600毫升,加羊肾1只,煮取汁200毫升,去羊肾下药,入生姜一枣大(拍碎),大枣3枚(去核),同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王乐善方:泽泻汤

药方名称泽泻汤

处方泽泻40克,白术20克。

功能主治蠲饮利湿。主素有痰饮内停,清阳不得上升所致。(美尼尔氏综合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王乐善方

猜你喜欢

  • 黄耆羌活丸

    药方名称黄耆羌活丸处方黄耆1两(略炙),羌活1两(去芦头,锉,米泔浸1宿,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蒺藜子1两(炒去角),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沙苑蒺藜1两(生用),牛膝1两(酒浸,焙1宿)

  • 大白再生丸

    药方名称大白再生丸处方阳起石(煨,浸酒酿)、生硫黄、南星(炮)、大附子(炮,去皮脐)等分。制法上为末,用蒸饼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小儿慢脾惊风,常似睡,四肢与口中气温,合睡露睛,或啼泣如鸦声。用法用

  • 举元煎

    药方名称举元煎处方人参黄耆(炙)各9~15克 炙甘草3~6克升麻1.5~2克

  • 黄连黄耆丸

    药方名称黄连黄耆丸处方黄耆1两,黄连1两,熟干地黄1两,牡蛎1两,鹿茸1两,白茯苓3分,土瓜根3分,玄参3分,地骨皮3分,龙骨3分,人参3分,桑螵蛸3分,五味子3分,麦门冬2两,菝葜半两。制法上为细末

  • 救乳化毒汤

    药方名称救乳化毒汤处方金银花5钱,蒲公英5钱,当归1两。功能主治乳痈、乳吹初起。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五

  • 黄连解毒合甘桔汤

    药方名称黄连解毒合甘桔汤处方酒芩、酒连、酒栀子、石膏、桔梗、甘草、薄荷叶、连翘、荆芥穗、牛蒡子(炒)。功能主治痘未出而热不止,昼夜烦躁,口舌生疮,唇裂咽痛者,此毒内熏,其热甚急。用法用量水煎,和竹沥饮

  • 补气运脾汤

    《证治准绳·类方》卷三引《统旨》:补气运脾汤药方名称补气运脾汤处方人参6克白术9克橘红茯苓各4.5克黄耆3克(蜜炙)砂仁2.4克甘草1.2克功能主治主中气不运之噎塞。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1片

  • 金刃跌打神效方

    药方名称金刃跌打神效方处方马前子1斤,枳壳半斤。制法先将马前子用童便浸24日,加入枳壳,又同浸25日,取起净水洗净;马前子去皮,枳壳去瓤,并切成细片晾干,用黄土拌抄成黄黑色,共研细末,瓦瓶装好听用。功

  • 三白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白散药方名称三白散处方白牵牛二两,桑白皮(微炒)、白术、木通(去节)、陈皮(去白),各半两。炮制上捣为粗末。功能主治治膀胱蕴热,风湿相乘,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常

  • 消毒丹

    药方名称消毒丹别名大白散(《解围元薮》卷四)。处方明矾500克 白砒15克蛇床子700克(炒)硫黄150克海螵蛸150克制法各研末,先将砒、矾渐掺入锅内,俟矾化枯收起,又将少些掺下,如此待枯尽,方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