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橘核散

橘核散

丹溪心法》卷四:橘核散

药方名称橘核散

处方橘核桃仁栀子川乌(细切、炒)吴茱萸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除湿热,止疼痛。治肝经湿热所致的疝气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明医指掌》卷六:橘核散

药方名称橘核散

处方橘核1两,桃仁5钱,栀子3钱,吴茱萸1两,茴香1两。

功能主治湿热寒郁作疝。

用法用量每服7钱,水2盏,煎热服。

摘录明医指掌》卷六

杨氏家藏方》卷十:橘核散

药方名称橘核散

处方五灵脂(去砂石,用醋少许炒干)1两,延胡索1两,破故纸(炒)1两,茴香(盐炒黄色)1两,庵(艹闾)草(去梗,生用)1两,橘核1两,黑牵牛1两,棠球子4两(生用,俗呼为山果子),川楝子(去核)半两(生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壮筋骨,暖下元。主寒湿腰痛,小肠气。

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幼科金针》卷下:橘核散

药方名称橘核散

处方木香1两,小茴1两,橘核2两,大茴8钱,蓬术1两,吴茱萸1两(醋炒,浸1宿,焙),姜黄8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温经逐冷。主积气腹痛。

用法用量砂仁汤送下。

摘录《幼科金针》卷下

方出《本草衍义》卷十八,名见《便览》卷三:橘核散

药方名称橘核散

处方橘核(炒,去壳,为末)。

功能主治肾疰腰痛,膀胱气痛,小肠气痛坚硬。

用法用量酒调服。

摘录方出《本草衍义》卷十八,名见《便览》卷三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引《得效》:橘核散

药方名称橘核散

处方山楂子1两,橘核5钱,破故纸2两,乳香5钱,玄胡索1两,庵(艹闾)1两,没药1两,五加皮1两,红曲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腰痛,诸般滞气。

用法用量酒调下。

摘录医学纲目》卷二十八引《得效》

猜你喜欢

  • 开膜丹

    药方名称开膜丹处方硇砂5分,硼砂1分,青盐1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眼生翳膜。用法用量听用。摘录《眼科全书》卷六

  • 滑血散

    药方名称滑血散处方赤芍药(酒浸,炒)3钱,当归尾(酒炒)3钱,川芎3钱,紫草3钱,红花3钱,血竭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疹。血虚血滞,或出迟或倒靥,灰白不红,或黑而焦。用法用量每服1钱,热酒调下。

  • 蟠龙散

    《活幼心书》卷下:蟠龙散药方名称蟠龙散处方干地龙(蟠如钱样者佳,略去土)30克 风化朴消6克制法前药锉,焙,研为细末,与朴消和匀。功能主治治阳证脱肛。用法用量每用6~9克,肛门湿润者干掺;如干燥,用清

  • 麝香天麻圆

    药方名称麝香天麻圆处方紫背干浮萍草(去土)四两,麻黄(去根.节)二两,防风(去芦.叉)、天麻(去芦.郓州者佳),各一两。已上四味,依法事持了,碾为细末。没药(别研极细)、朱砂(研.飞),各二两。安息香

  • 阿胶地黄汤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阿胶地黄汤药方名称阿胶地黄汤处方生干地黄120克阿胶60克(捣碎,炒令黄燥)蒲黄60克功能主治热伤肺脏,唾血不止。用法用量上药捣筛为散。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竹茹1鸡子

  • 骨补丸

    药方名称骨补丸处方黄狗脊骨1条(两头去两节,截为5段,取硇砂1两,研细,以浆水1升调搅,令消化作水,下脊骨,在汁中浸3宿后用炭火炙干,以汁刷之,汁尽为末),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

  • 黄栌汤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黄栌汤药方名称黄栌汤处方黄栌1斤(锉),盐2两。功能主治漆疮。用法用量上2味,以水1斗,煮取5升,去滓,洗之,1日3-5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圣济总录》卷八十四:黄栌汤药

  • 两舒散

    药方名称两舒散处方白芍5钱,柴胡1钱,茯苓3钱,陈皮5分,甘草5分,车前子1钱,六曲5分。功能主治肝郁克脾,吞酸,泄泻。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之奇,绝在白芍之妙,盖白芍乃肝经之药,最善舒木气之郁

  • 观音灸

    《银海指南》卷三:观音灸药方名称观音灸处方麝香、西丁各等分。功能主治六淫所侵,头脑痛不可忍。用法用量上药烊化,嵌铜钱孔内,逢痛处灸之。摘录《银海指南》卷三《良朋汇集》卷三:观音灸药方名称观音灸处方硫黄

  • 拔疔围药

    药方名称拔疔围药处方苍耳子(捣烂)、霜梅肉。功能主治拔疔。主痛疽,发背。用法用量和匀。贴疔上。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