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楝实丸

楝实丸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楝实丸

药方名称楝实丸

别名茴香楝实丸

处方楝实(麸炒,去核)1两,茴香子(炒)1两,山茱萸1两,食茱萸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马蔺花(醋炒)1两,芫花(醋炒)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肠受邪,控睾引少腹痛。

用法用量茴香楝实丸(《医学发明》卷五)。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楝实丸

药方名称楝实丸

处方楝实3两(以童子小便浸1宿,文火煮烂,去核焙干),大黄(锉,炒)1两,栀子仁(炒)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酸枣(半炒用,半生用,别研)1两,蛇黄(炒令赤,酒中淬五度,别研)1两,金牙石(捣碎)1两1分。

制法上除别研者外,为末,再一处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胆经实热,心神惊悸,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日早食后及夜卧用熟水下15-2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圣济总录》卷九十:楝实丸

药方名称楝实丸

处方楝实(炒)1两,白术1两,乌药(锉)半两,茴香子(微炒)半两,补骨脂(水淘去浮者,微炒)半两,木香半两,厚朴(去粗皮,用生姜汁炙)1两。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元脏,平和脾胃。主虚劳,心腹撮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猜你喜欢

  • 加味松肌透表汤

    药方名称加味松肌透表汤处方连翘、牛蒡子、山楂肉、羌活、干葛、紫草、升麻少许、黄芩、桔梗、陈皮、甘草。功能主治痘疮险症,发热,或1-2日即见点者,外热盛而兼作烦。用法用量荸荠为引。摘录《幼科直言》卷二

  • 桂花散

    药方名称桂花散处方香附5两(炒赤,去毛),蓬术(醋煮,焙干)3两,良姜3两,甘草(炙)3两,桂花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脾积气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盐1点,食前沸汤热调服。摘录《直指》卷六

  • 保命集散

    药方名称保命集散处方当归(炒)、芫花(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妇人恶物不下。恶露纯水,脉紧涩者。用法用量《医略六书》本方用法:红花酒煎三钱,去滓温服。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饮积胞门,恶血亦化为水

  • 清凉膏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清凉膏药方名称清凉膏处方栀子仁7.5克黄连7,5克(去须)生地黄60克葱白10枚(擘)白芷7.5克 黄蜡15克 清麻油120克制法上药细锉。于油锅中煎,以地黄焦黑为度,绵滤去滓

  • 经效截疟丹

    药方名称经效截疟丹处方阿胶(汤泡,研)2钱半,雄黄2钱半,朱砂1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疟母结癖,寒热无已。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人参汤候冷送下。瘴疟,桃枝汤冷服。临发时,磨

  • 大效小风丹

    药方名称大效小风丹处方草乌头(去皮尖)、何首乌(以好酒同浸两宿,取出净洗)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一切风疾。用法用量每服7丸,食后茶、酒任下。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六引《卫生

  • 炒粉丸

    《世医得效方》卷四:炒粉丸药方名称炒粉丸处方蚌粉30克巴豆7粒(去壳及膜)制法上二味,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用醋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积聚挺块,结于心腹之间,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干呕减食。用法

  • 救婴丹

    药方名称救婴丹处方人参1钱,茯苓3钱,柴胡3分,白芍2钱,神曲5分,砂仁1粒,炮姜3分。功能主治小儿偶感风邪,发热身颤,手背反张。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

  • 大青丸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大青丸药方名称大青丸处方大青1两,大黄(锉,炒)1两,栀子(去皮)1两,黄耆(锉)1两,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朴消2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脑热,脑脂

  • 二八通玄丹

    《赤水玄珠》卷三十引梅东先生方:二八通玄丹药方名称二八通玄丹处方宣连8两(用茱萸4两炒,去茱萸),川归2两,乌梅肉2两,槐角2两,枳壳2两。制法上为末,以雄猪肚1个,洗净,入药在内,外以韭菜4-5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