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艾丸

椒艾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蜀椒300粒 熟艾270克干姜90克赤石脂60克乌梅100枚

制法上五味,将椒、姜、艾下筛,再将乌梅置于7.5千克米下蒸,令饭熟,去核,纳姜、椒末,合捣三千杵,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痢,食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两足逆冷,腹中热,苦筋转,起止须扶,阴冷无子。

用法用量每次服10丸,每日三服。不愈,加至20丸,再加黄连270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御药院方》卷七: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乌梅(去核)75克(醋浸,布裹蒸)川椒(炒,去目)30克 柔成无滓艾45克干姜(炮)赤石脂附子(炮裂,去皮、脐)各30克

制法上药除乌梅外,同为细末。将蒸乌梅肉研匀,更入熟枣肉、蜜少许,和上药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寒泄痢,日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千金》卷十五: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蜀椒300粒,熟艾1升,干姜3两,赤石脂2两,乌梅100枚。

制法上椒、姜、艾为末,梅着1斗米下蒸,令饭熟,去核,纳姜、椒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下痢,所食之物皆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两足逆冷,腹中热,苦筋转,起止须扶,阴冷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日3服;不愈,加至20丸。

如不愈,加黄连1升。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蜀椒、干姜温中,石脂、乌梅敛脱,熟艾恢复元阳,温暖子脏,故可治阴冷无子。服之若不愈,必有积热伏匿于中,则加黄连以分解之。

摘录《千金》卷十五

猜你喜欢

  • 镇阴煎

    药方名称镇阴煎处方熟地30~60克牛膝6克 炙甘草3克泽泻4.5克肉桂3~6克 制附子1.5~2.1克,或3~9克功能主治治阴虚于下,格阳于上,则真阳失守,血随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脉细脱,手足厥冷,

  • 参连丸

    《杨氏家藏方》卷七:参连丸药方名称参连丸处方艾叶(用糯米糊拌,焙,取细末)45克干姜(炮,取末)60克(同艾末用米醋900毫升,慢火熬成稠膏)宣黄连45克(锉如豆大,用吴茱萸45克同炒紫色,拣去吴茱萸

  • 参术二香汤

    药方名称参术二香汤处方人参3钱,香薷1钱,甘草1钱,砂仁1粒,神曲5分,白术2钱,陈皮5分,藿香5分。功能主治劳倦中暑,内伤中气,服香薷饮反加虚火炎上,面赤身热,六脉疾数无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

  • 酸枣丸

    药方名称酸枣丸别名酸枣仁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八)。处方酸枣仁90克 酸安石榴子(干子)30克葛根覆盆子各45克乌梅50枚麦门冬60克茯苓栝楼根各50克 桂心18克 石蜜68克制法上十味,为末,蜜丸如

  • 芦根散

    《圣惠》卷五十:芦根散药方名称芦根散处方芦根1两(锉),木通半两(锉),射干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赤茯苓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制法上为

  • 诃子皮散

    药方名称诃子皮散处方御米壳(去蒂萼,蜜炒)橘皮各1.5克干姜(炮)1.8克诃子(煨,去核)2.1克功能主治温中祛寒,涩肠固脱。治肠胃虚寒泄泻,米谷不化,肠鸣腹痛,脱肛不收;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白多赤

  • 救苦回生丹

    药方名称救苦回生丹处方乳香没药当归川芎各45克五灵脂檀香松香自然铜(醋煅)威灵仙各3e克虎骨(炙)地龙草乌各15克天麻21克全蝎6克麝香9克荆芥白芷苦参各36克 番木鳖30个(炙)冰片1克 京墨1块

  • 水煮金花丸

    药方名称水煮金花丸处方半夏30克(洗)天南星30克(洗)天麻15克寒水石(烧存性)30克、雄黄22.5克 白面18克(一方改寒水石为轻粉少许)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风痰羁留脾胃,

  • 马齿苋粉

    药方名称马齿苋粉处方蛇床子20g,马齿苋20g,侧柏叶粉20g,丝瓜叶20g,芙蓉叶20g,蚌壳粉20g,苦参20g,大黄20g,陈小麦粉20g,枯矾10g,炉甘石10g,甘草10g。制法上为细末。功

  • 延龄育子丸

    药方名称延龄育子丸处方天门冬(去心)150克麦门冬(去心)150克 怀生地黄怀熟地黄(肥大沉水者)各150克人参(去芦)150克 甘州枸杞子(去梗)菟丝子(洗净,酒蒸,捣饼晒干)150克 川巴戟(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