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桂苓丸

桂苓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桂苓丸

药方名称桂苓丸

处方肉桂(去粗皮,不见火)茯苓(去皮)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8丸。

功能主治治暑月烦渴,饮水过多,心腹胀满,小便赤少。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新汲水或熟水嚼下;化下亦得。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局方》卷二(绍兴续添方):桂苓丸

药方名称桂苓丸

处方肉桂(去粗皮,不见火)、茯苓(去粗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8丸。

功能主治大解暑毒。主水饮停留胸腹,短气眩晕,面足浮肿,小便不利;肾气上逆,水冷为痰,逆冲膈上。头眩心忪,面目壅厖,心胸注闷,不思粥食,两胁胀满,腰腿沉重,遍身黄色,时复自汗。冒暑大渴,饮水过多伏冷,见食欲呕,小便赤少,大便滑泻。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名“桂苓饮”(见《张氏医通》)。

摘录《局方》卷二(绍兴续添方)

《三因》卷五:桂苓丸

药方名称桂苓丸

处方桂心2两,白术2两,赤茯苓3两,乌梅肉1两半,干生姜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消痰饮,宽胸膈。主伤暑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丸至2丸,嚼细,熟水送下。

摘录《三因》卷五

猜你喜欢

  • 苍术饮

    药方名称苍术饮处方苍术(米泔浸,切,晒干)1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商陆根2两半,连皮大腹4枚,嫩楮枝(切)3合。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功能主

  • 酒煎附子四神丹

    药方名称酒煎附子四神丹别名四神附子煎、沉酒煎附子四神丹、四神附子丹处方水窟雄黄半斤,雌黄半斤,辰砂半斤,透明硫黄半斤(上别研水飞过,渗干,再同研匀。用烧药盒子1个,看大小用。临时先以牡丹根皮,烧烟熏盒

  • 薄荷煎圆

    药方名称薄荷煎圆处方龙脑薄荷(取叶)十斤,防风(去苗)、川芎,各三十两。缩砂仁五两,桔梗五十两,甘草(炙)四十两。炮制上为末,炼蜜为圆,每两作三十圆。功能主治消风热,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治遍身麻痹

  • 加味五皮饮

    药方名称加味五皮饮处方五加皮1钱,地骨皮1钱,生姜皮1钱,大腹皮1钱,茯苓皮1钱,姜黄1钱,木瓜(一方去五加皮,用陈皮、桑皮)。功能主治小儿四肢肿满,阳水或阴水。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煎服。摘录《幼科类

  • 凉血清燥汤

    药方名称凉血清燥汤处方熟地、阿胶、白芍、川柏(炒)、当归、丹皮、茵陈、鹿衔草、元武版、女贞子。功能主治干脚气。摘录《医门补要》卷中

  • 凌霄花丸

    《鸡峰》卷十六:凌霄花丸药方名称凌霄花丸处方凌霄花1分,芫青(去翅足,微炒)1分,虻虫(同上法)1分,水蛭(微炒)1分,桃仁半两,大黄半两,没药半两。制法上为细末,以狗胆3个,法酒1盏,先将没药末同熬

  • 二十五味药

    药方名称二十五味药别名二十五味治损丸处方香白芷(醋炒)1两,紫金皮(醋炒)1两,刘寄奴1两,川当归(盐炒)1两,赤芍药(米泔浸)1两,黑牵牛1两,川牛膝(茶水浸)1两,生地黄(盐水浸,炒)1两,川芎1

  • 大蒜膏

    《中国医学大辞典》:大蒜膏药方名称大蒜膏处方独头蒜数颗。制法捣烂,麻油拌和。功能主治消毒止痛。主恶疮肿痛不眠。用法用量厚敷疮上,干又换敷。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汉药神效方》:大蒜膏药方名称大蒜膏处方

  • 敛汗丸

    《石室秘录》卷二:敛汗丸药方名称敛汗丸处方玄参1斤,麦冬1斤,天冬1斤,生地1斤,北五味4两,酸枣仁半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每饭之时,头汗如雨落者,此胃火旺,而非肾火余也。用法用量每日1两

  • 感气丸

    药方名称感气丸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为末)1大钱匕,腻粉2钱匕,瓜蒂(为末)27枚,麝香(当门子)1枚。制法上除麝香、腻粉外为末,用豮猪胆汁调匀,入麝香在内,以猪胆皮盛,线挂于黄土壁上,逐日未洗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