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救中汤

救中汤

温病条辨》卷二:救中汤

药方名称救中汤

处方蜀椒(炒出汗)9克 淡干姜12克厚朴9克槟榔6克 广皮6克

功能主治驱阴救阳。治卒中寒湿,内挟秽浊,眩冒欲绝,腹中绞痛,脉沉紧而迟,甚则伏,欲吐不得吐,欲利不得利,甚则转筋,四肢欲厥,俗名发痧,又名干霍乱。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兼转筋,加桂枝9克,防风15克,薏仁9克;厥者,加附子6克。

备注本方由大建中汤化裁而来。以大建中之蜀椒,急驱阴浊下行,干姜温中;去人参、胶饴者,畏共壅塞气机;加厚朴以化湿浊,槟榔以散结气,广皮消滞。名曰“救中汤”,旨在急驱浊阴,所以救中焦之真阳也。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湿病条辨》卷二:救中汤

药方名称救中汤

别名蜀椒救中汤

处方蜀椒(炒出汗)3钱,淡干姜4钱,厚朴3钱,槟榔2钱,广皮2钱。

功能主治急驱浊阴,救中焦之真阳。主卒中寒湿,内挟秽浊伏阴与湿,眩冒欲绝,腹中绞痛,脉沉紧而迟,甚则伏,欲吐不得吐,欲利不得利,甚则转筋,四肢欲厥,俗名发痧,又名干霍乱。

用法用量加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

兼转筋者,加桂枝3钱,防已5钱,薏仁3钱;厥者,加附子2钱。

各家论述以大建中之蜀椒.急驱阴浊下行,干姜温中;去人参、胶、饴者,畏其满而守也;加厚朴以泻湿中浊气,槟榔以散结气,直达下焦,广皮通行十二经之气。

摘录《湿病条辨》卷二

猜你喜欢

  • 加味消毒饮

    《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一引《医林》:加味消毒饮药方名称加味消毒饮别名加味消毒饮子、驱风解毒散处方荆芥1钱,防风1钱,恶实1钱,甘草1钱,连翘1钱,羌活1钱。制法上锉作1贴。功能主治痄腮肿痛。用法用量加

  • 经带面

    药方名称经带面处方羊肉1脚子(炒焦肉乞马),蘑菇半斤(洗净,切)。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上用清汁下胡椒两,盐醋调服。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 导聚散

    药方名称导聚散处方当归3两,赤芍1两半(醋炒),桂心1两半,青皮1两半,香附3两(醋炒),木香1两半。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妇人产后肝脾气滞,结聚不散,而致恶露不尽,小腹疼痛不止,脉沉弦涩滞者。用法用量

  • 小金丹

    药方名称小金丹处方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各制末45克没药归身乳香各净末22,5克麝香9克 墨炭(陈年锭子墨,略烧存性,研用)3.6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以糯米粉36克为厚糊,和入诸末,捣千槌,为丸如芡

  • 乌头汤

    药方名称乌头汤处方麻黄芍药黄耆甘草各9克(炙)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乌头)制法上五味,哎咀四味。功能主治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

  • 加味地黄汤

    《辨证录》卷五:加味地黄汤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处方熟地5钱,茯苓5钱,山茱萸3钱,泽泻3钱,丹皮3钱,山药5钱,麦冬5钱,北五味1钱,肉桂5分。功能主治补水济心,补金生肾。主春月伤风后阴虚,肾水不能上济

  • 五虎追风散

    药方名称五虎追风散处方蝉蜕30克天南星6克天麻6克全蝎7~9个僵蚕7~9个朱砂1.5克(研细,另冲)功能主治祛风解痉,止痛。治破伤风牙关紧急,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用法用量为末,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

  • 抵当乌头桂枝汤

    药方名称抵当乌头桂枝汤别名乌头汤、乌头桂枝汤处方秋乌头(实中大者)10枚,白蜜2斤,桂心4两。功能主治寒疝腹满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尽痛,灸刺诸药所不能治者。用法用量乌头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四)、乌

  • 鹿菟煎

    药方名称鹿菟煎处方菟丝子5两,北五味子5两,白茯苓3两半,鹿茸1两半(盐酒浸,炙)。制法上为末,生地黄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禁遗精,止白浊,延年。主三消渴利。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摘

  • 巨胜七宝丸

    药方名称巨胜七宝丸处方猬皮1枚(烧灰存性),附子1只(炮,去皮脐),白矾1分(枯),硫黄1分(研),榼藤子3枚(打破,取白瓤),猪牙皂角(去皮)1两,皂角刺(烧灰存性)1两。制法上为细末,研胡桃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