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常山饮

常山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知母、川常山草果甘草(炙),各二斤;良姜二十两,乌梅(去仁)一斤。

炮制上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疟疾。凡疟疾,盖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并发,或间日一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烧,头痛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舌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诸药不治,渐成劳疟者,此药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知母常山草果甘草(炙)各1千克 良姜600克乌梅(去仁)500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散。

功能主治主劳疟。寒则肢体颤掉,热则全身如烧,头痛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舌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川山甲(醋炙)木通秦艽各7.5克 辰砂0.5(别研)甘草(炙)15克

制法上锉为散,作一剂。

功能主治主体虚及年老之劳疟。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加乌梅大枣各7枚,煎至80毫升,再入汤1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辰砂,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知母(焙)3分,白头翁3分,甘草(炙,锉)3分,柴胡(去苗)3分,青蒿1握,桃枝1握,柳枝1握,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一切疟疾,经年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酒1盏半,入葱白薤白各3寸,切,浸1宿,煎取8分,去滓,空心温服,欲发时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2两,干漆(炒烟出)3分,甘草(炙锉)1两,豉(生用)1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山岚瘴气,面黄力劣,寒热往来,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同煎8分,去滓,空心温服。吐出黄痰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1两,草豆蔻(去皮)2枚,肉豆蔻(去壳)2枚,乌梅(和核)7枚,槟榔(锉)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山岚瘴疟,寒热往来,或2日或3日一发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候冷,未发前服。如热吃即吐。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半两,秦艽(去苗)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瘴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生姜半分,枣2枚(擘破),煎至1盏,去滓,未发前,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三因》卷六: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1分,川山甲(醋炙)1分,木通1分,秦艽1分,辰砂半字(别研),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散,作1剂。

功能主治劳疟。

用法用量水3盏,乌梅、枣子各7枚,煎半盏,再入酒1盏,煎至8分,去滓,入辰砂温服。虚人、老人皆可服。

摘录《三因》卷六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1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栀子仁1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石膏2两,蜀漆2两,鳖甲(涂酥炙令黄,去裙襕)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病。手足苦烦,发热渴燥,通身悉黄,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竹叶2-7片,破50粒,煎至8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局方》卷八(绍兴续添方):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别名太医常山饮、常山饮子

处方知母2斤,川常山2斤,草果2斤,甘草(炙)2斤,良姜20两,乌梅(去仁)1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疾。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并发,或间日一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烧,头痛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舌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诸药不治,渐成劳疟者。

用法用量太医常山饮(《三因》卷六)、常山饮子(《卫生宝鉴》卷十六)。

摘录《局方》卷八(绍兴续添方)

活幼心书》卷下: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2两,槟榔2两,乌梅1两(和核)。

制法前2味各锉片,各用醇酒酿1宿,常山炒干,槟榔晒干,仍同乌梅(口父)咀。

功能主治疟后单热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7分,热未发先空心凉服。

如寒热经久不除者,加此剂于小柴胡汤或藿香饮内同煎服。

注意忌鸡、酒、羊、面、生果、毒物。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1两,豉1合,葛根(锉)3分,柴胡(去苗)3分,升麻3分,牡蛎(熬)3分,大黄(锉,炒)3分,前胡(去头芦)3分,知母(焙)3分,山栀子仁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炒)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甘草(炙)半两,犀角(镑)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疟疾。先寒后热,四肢黄瘦,头痛。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水1盏半,入葱、薤白各3寸,切碎,煎取1盏,去滓,分2服,发前及发时热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1两,甘草(炙)1两,黄芩(去黑心)2两,石膏(碎)2两,乌梅(去核,熬)14枚,当归(切,焙)2两,芍药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寒热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生姜3片,枣2枚(擘),同煎至8分,去滓,当未发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理瀹》: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草果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老年疟疾。

用法用量炒,嗅。不必煎食亦愈。

摘录《理瀹》

张氏医通》卷十三: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醋炒)1钱,槟榔1钱,青皮(炒)1钱,甘草1钱,当归1钱,穿山甲(煅)8分(世本作木通),黑豆40粒,生姜7片。

功能主治疟发晡时至夜不止,脉实邪盛者。

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露1宿,侵晨热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邪盛于中,阳明受病而疟发晡时,营阴暗伤故夜热不止焉。当归养血益营,黑豆益阴补肾,使营阴内充则疟邪不至深入阴分;槟榔疏利三焦,甲片透彻经络,使表里交通则疟邪不至逗留中外;青皮破气平肝,甘草缓中和胃,使中气振发则疟邪不致留恋经中;更以生姜散邪,常山涌泄,水、酒各半煎露1宿,总以振祛邪止疟之力。此养营涌泄之剂,为疟久伤正邪陷脉实之专方。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广嗣纪要》卷十一: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知母2钱,川常山2钱,炙甘草1钱,乌梅2钱,桃枝7寸。

功能主治妊娠痎疟初起。

用法用量酒、水各盅半煎,露1宿,发日五更温服。如吐勿忌,将吐即愈。

摘录广嗣纪要》卷十一

《医方大成》引张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五):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别名恒山饮

处方常山人参(去芦)、茯苓草果知母、贝母、甘草半夏曲、厚朴(姜汁制1宿,炒黄色)各等分。

功能主治一切疟疾。

用法用量恒山饮(《普济方》卷三九)。

注意忌鸡、羊、牛肉、诸般毒食。

摘录《医方大成》引张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五)

《朱氏集验方》卷二: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槟榔乌梅甘草、北柴胡草果子各等分。

制法上(口父)咀,为末。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水煎,隔日煎,下露1宿,遇发日早晨温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7枚,甘草(生用)1分,蒜1颗(8瓣者),糯米(炒)1合,豉(炒)1合,甑带3寸。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诸疟。寒热不巳,日渐萎黄者。

用法用量以酒1升2合,浸,月下露1夜,横刀一口置药上,俟天明煎取5合,去滓,空心顿服,良久吐出恶痰即愈。如吐不巳,煮浆水粥止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医方集解》引《局方》: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烧酒炒)2钱,草果(煨,)1钱,槟榔1钱,知母1钱,贝母1钱,乌梅2个,姜3片,枣1枚(1方有良姜、甘草,无槟榔。1方加穿山甲甘草)。

功能主治祛痰截疟。主疟久不巳者。

用法用量半酒半水煎,露1宿,日未出时,空心温服;滓用酒浸煎,待疟将发时,先服。

各家论述此足少阴太阴药也。古云:无痰不作疟。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积饮;槟榔下气破积,能消食引痰;阴阳不和则疟作,知母滋阴,能治阳明独胜之火;草果辛热,能治太阴独胜之寒;贝母清火散结,泻热除痰;乌梅酸敛涩收,生津退热。合为截疟之剂也。赵以德曰:知母性寒,入足阳明,治独胜之热,使退就太阴;草果温燥,治足太阴独胜之寒,使退就阳明;二经和则无阴阳交错之变,是为君药。常山主寒热疟,吐胸中痰积,是为臣药。甘草和诸药,乌梅去痰,槟榔除痰癖,破滞气,是为佐药;穿山甲穴山而居,遇水而入,则是出入阴阳,贯穿经络于荣分,以破暑结之邪,为使药也。惟脾胃有郁痰者,用之收效。

摘录医方集解》引《局方》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锉炒)半两,甘草(锉炒)1分,乌梅7枚(捶碎,去核焙),青蒿(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瘅疟。但热不寒,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即以小便1盏,水1盏,酒1盏,煎至1盏,去滓,当发日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博济》卷四: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石膏大黄(煨)、甘草(炮)、鳖甲(醋炙)、柴胡(去芦)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海虚,乘热发狂,闷乱时作;及室女体热,红脉不行。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2盏,煎至1盏,放冷服。

摘录《博济》卷四

慎斋遗书》卷八:常山饮

药方名称常山饮

处方常山槟榔知母、贝母。

功能主治瘴气发疟。

用法用量水煎,露1宿,来晨温服。

摘录慎斋遗书》卷八

猜你喜欢

  • 胰楞丸

    药方名称胰楞丸处方瓦楞子海石各30克(二味先洗净烘燥,用芒消15克同煮半日,醋煅)红曲酒曲各21克半夏曲15克鸡内金10个(洗,炙)延胡索15克猪胰3个(蒸,捣)制法上药研末,熬糯米浓汁杵匀为丸,如梧

  • 金蟾散

    《顾氏医径》卷五:金蟾散药方名称金蟾散处方蟾、夜明砂、桃白皮、樗根皮、地榆、诃子、槐米、粉草、大枣。功能主治消疳。主脊疳。脊热生虫,以手击其背,空若鼓鸣。摘录《顾氏医径》卷五《古今医鉴》卷六引李桐峰方

  • 桂枝黄耆鳖甲汤

    药方名称桂枝黄耆鳖甲汤处方桂枝1钱,白芍1钱,黄耆(生)1钱,防风1钱,秦艽1钱,当归1钱,鳖甲(酥炙)3钱,浮小麦3钱,炙草5分,生姜1片,大枣1枚。功能主治久疟,营虚卫弱,汗多,洒渐恶风。用法用量

  • 拔管神方

    药方名称拔管神方处方白信1两,鹅管石1两,生明白矾1两,飞净明雄黄1两,薄荷水3钱。制法先将雄黄一半铺底,次将四味放中,再用雄黄盖顶,炼如升丹法,炼成后约6-7钱,再加冰片3分,薄荷6分,没药3钱(去

  • 大效牛膝丸

    药方名称大效牛膝丸处方牛膝1斤,天麻1斤,宣木瓜1斤,肉苁蓉1斤(锉,用好酒5升,浸1伏时,于银石器中文武火煮,酒干为度,焙干),没药4两(别研),川乌4两(生,去皮脐尖),虎骨半斤(酥炙黄),黑豆3

  • 参术加桂汤

    《辨证录》卷十一:参术加桂汤药方名称参术加桂汤处方茯苓1两,白术1两,肉桂1钱,人参5钱。功能主治妇人肾气不旺,胞胎之水气不化;小水艰涩,腹中作胀,两腿虚浮,不能怀孕。用法用量水煎服。10剂而膀胱通利

  • 化毒消肿托里散

    药方名称化毒消肿托里散处方人参(无亦可)6钱,赤茯苓6钱,白术6钱,滑石2两,桔梗2两,金银花2两,荆芥穗5钱,山栀子5钱,当归1两,川芎、黄耆、赤芍、苍术、麻黄、大黄、黄芩、防风、甘草、薄荷、连翘、

  • 活血调气汤

    药方名称活血调气汤处方荆芥1钱2分,天花粉1钱2分,防风1钱2分,赤芍1钱2分,陈皮1钱2分,甘草节8分,川贝母(去心)2钱,金银花2钱,白芷2钱,当归尾2钱。功能主治消毒散瘀,活血调气。主痈疽,肿疡

  • 甘麦散

    药方名称甘麦散处方大麦糵4两,甘草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脾胃不和。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8分,温服,不拘时候。摘录《鸡峰》卷二十四

  • 豆粉丸

    药方名称豆粉丸处方川芎2钱半,细辛2钱半,甘草2钱半,白芷2钱半,豆粉2钱半,薄荷5钱,石膏5钱,朴消。制法上为末,蜜和丸,如弹子大,石膏末为衣。功能主治风热头痛。用法用量方中朴消用量原缺。摘录《袖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