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巴豆膏

巴豆膏

《圣惠》卷六十五: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7粒(去皮,研),硫黄半两(细研),白矾半两(烧灰),芜芎半两,猪脂3两。

制法上为末,炼猪脂成油,入前药末调和令匀。

功能主治一切疥疮有虫,时作瘙痒。

用法用量每用莲子大,于手掌内搓涂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普济方》卷三○八引《经验良方》: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1粒(研烂),猪脂膏少许(一方用胭脂膏少许)。

功能主治蜈蚣及虫咬伤痛。

用法用量调涂疮口。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引《经验良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5粒(去壳,生研),蜣螂1枚(去足翅,生用)。

制法上药同研匀如膏。

功能主治箭镞入骨,不可拔,无计得出者。

用法用量用时丸如绿豆大,涂箭疮内。须臾痛定,微痒且忍之,待极痒不可忍,撼动箭镞即拔出。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去壳,炒焦)。

制法研如膏。

功能主治肉死涂之即腐,未死涂之生肌。主发背中央肉死,及恶疮、臁疮内有毒根,久不收敛者。

用法用量外涂。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

猜你喜欢

  • 白蓝脂方

    药方名称白蓝脂方处方白蓝(即白蔹)1分,白矾1分(烧),石脂1分,杏仁半分(去尖皮)。制法上药治下筛。功能主治面黑似土,皯靤。用法用量鸡子和,夜涂面,明旦以井花水洗之。摘录《外台》卷三十二引《古今录验

  • 桂苓术附汤

    药方名称桂苓术附汤处方白术(净,炒)3钱,茯苓3钱,肉桂(去皮,另炖)4分,附子(制)1钱。功能主治饮症属虚寒者。用法用量加生姜汁半酒杯,冲药服。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 半夏桔梗汤

    药方名称半夏桔梗汤处方半夏(浆水煮4-5沸,切,焙)3钱,桔梗(炒)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天南星(洗过)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脾肺寒热劳咳,痰盛呕哕。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2盏,加生姜1

  • 蓝叶汤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蓝叶汤药方名称蓝叶汤处方吴蓝叶半两,犀角(镑)半两,升麻半两,黄耆(锉)半两,山栀子仁半两,连翘半两,甘草(炙)半两,黄芩(去黑心)1分,大青1分,玄参1分,大黄(锉,炒)3分。

  • 败酱散

    《圣惠》卷七十九:败酱散药方名称败酱散处方败酱1两,桂心1两,芎?1两,当归1两(锉,微炒),延胡索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血气攻注,腰痛,痛引腹中,如锥刀所刺。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

  • 沉香化气丸

    《中国药典》:沉香化气丸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处方沉香25g木香50g 广藿香100g香附(醋制)50g砂仁50g陈皮50g莪术(醋制)100g 六神曲(炒)100g麦芽(炒)100g甘草50g性状为灰棕

  • 熊胆膏

    《圣济总录》卷一三二:熊胆膏药方名称熊胆膏处方熊胆(研)3克 腻粉3.5克雄黄(研)麝香(研)各1.5克槟榔末0.3克制法上五味,研匀,于腊日用豮猪胆1个取汁和药,再将药装入胆囊内,用绵绳系定,揉匀,

  • 白虎青龙汤

    药方名称白虎青龙汤处方生石膏木通贝母(去心,杵)桑叶(生用)连翘牛蒡子(生用,杵)板蓝根银花蝉蜕(去足、翅)麦冬(去心)生地黄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养阴化痰。白喉,太阴燥火挟有少阳相火,喉间红肿而痛,甚

  • 蛤蚧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蛤蚧汤药方名称蛤蚧汤处方蛤蚧(酒浸,酥炙)知母(焙)贝母(炮)鹿角胶(炙令燥)甘草(炙,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人参葛根(锉)桑根白皮(炙,锉)枇杷叶(去毛,炙)各3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药方名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处方柴胡12克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4.5克半夏6克(洗)大黄6克(切)牡蛎4.5克(熬)大枣(擘)6枚功能主治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