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半夏麻黄丸

半夏麻黄丸

金匮要略》卷中:半夏麻黄丸

药方名称半夏麻黄丸

处方半夏麻黄各等分

制法上二味,研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通阳化饮。主水饮内停,心阳被遏,心下悸动者。

用法用量饮服3丸,日三服。

备注方中麻黄通太阳以泄水气;半夏蠲饮消水。二味相配,共奏通阳化饮之功,阳通饮化,则心悸自己。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金匮》卷中:半夏麻黄丸

药方名称半夏麻黄丸

处方半夏麻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心下悸。

用法用量每服3丸。饮送下,日3次。

各家论述1.《伤寒补正》:《伤寒论》心下悸用桂枝以宣心阳、用茯芩以利水邪,此用半夏麻黄非故歧而二之也。盖水气凌心则心下悸,用桂枝者,助心中之火以敌水也;用麻黄者,通太阳之气以泄水也。彼用茯苓,是从脾利水以渗入膀肤,此用半夏,是从胃降水以抑其冲气,冲降则水随而降,方意各别。

2.《伤寒论注》:徐彬曰,阴邪者,痰饮也,故以半夏主之,而合麻黄,老痰非麻黄不去也。

临床应用心悸:余治顾男,58岁,入冬以来,自觉心窝部跳动,曾作心电图无异常,平时除有老慢支及血压略偏低外,无他病,脉滑苔白,予以姜半夏、生麻黄各30g,研末和匀,装入胶囊。每日3次,每次2丸,服后心下悸即痊愈。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火杴丸

    药方名称火杴丸处方火杴草。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风寒,泄泻。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汤送下。摘录《本草纲目》卷十五引《圣济总录》

  • 六味凉血消毒散

    药方名称六味凉血消毒散处方犀角(如无,用升麻)、牡丹皮、当归、生地黄、赤芍药、生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痘喘。用法用量上药每服3-5钱,水煎服。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九

  • 加味温清饮

    药方名称加味温清饮处方黄连6克,川芎6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苍术10克,僵蚕10克,白蒺藜10克,生地15克,黄芪15克,山药15克,玄参15克,荷叶15克,白芍20克。

  • 苦楝汤

    方出《本草纲目》卷三十五引《夷志坚》,名见《医部全录》卷二八一:苦楝汤药方名称苦楝汤处方苦楝根白皮(切、焙)1握,麝香少许。功能主治消渴有虫。用法用量以水2碗,煎至1碗,空心饮之,虽困顿不妨。自后下虫

  • 加味清室汤

    药方名称加味清室汤处方柴胡1钱,黄芩1钱,甘草1钱,半夏1钱,白芍5分,丹皮3钱,陈皮5分。功能主治热入血室,妇人经水适来,正当伤风,发热恶寒,胸胁胀满,谵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五

  • 活瘀理气汤

    药方名称活瘀理气汤处方桃仁3枚(捣碎),三棱1钱半,莪术1钱半。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滞理气。主小儿由于啼哭暴怒或跌打损伤而致气滞血瘀,阻碍气机而喘,面色灰暗,口唇发绀,胸部郁闷不畅,呼吸困难,气短胸痛

  • 三子养亲汤加味

    药方名称三子养亲汤加味处方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生山药60克,元参30克。功能主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主痰涎壅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刘长天方

  • 姜桂苓砂汤

    药方名称姜桂苓砂汤处方茯苓3钱,甘草2钱,干姜3钱,桂枝3钱,芍药3钱,砂仁1钱。功能主治饮食不消。用法用量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温服。摘录《四圣心源》卷十

  • 茯苓琥珀丸

    药方名称茯苓琥珀丸处方赤茯苓(去皮)1两半,防己1两半,苦葶苈3两半(隔纸炒),紫苏子(拣净)1两,琥珀1两(别研),郁李仁1两7钱半(汤浸,去皮),陈皮1两3钱,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麸炒)1

  • 人参蛤蚧散

    药方名称人参蛤蚧散处方蛤蚧1对(蜜炙),人参(去芦头)半两,百部半两,款冬花(去梗)半两,贝母(去心)半两,紫菀茸半两,阿胶(蛤粉炒)1分,柴胡(去苗)1分,肉桂(去粗皮)1分,黄耆(蜜炙)1分,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