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十六味冬青丸

十六味冬青丸

药方名称十六味冬青丸

处方冬青叶150g 石榴25g石膏75g肉桂50g豆蔻50g木香50g丁香50g甘草50g 白葡萄干125g沉香75g拳参75g荜茇50g 肉豆蔻50g红花50g广枣50g 方海50g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验方。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甘辛、微苦而涩。

炮制以上十六味,除白葡萄干外,其余冬青叶等十五味粉碎成粗粉,加白葡萄干,粉碎,烘干,再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宽胸顺气,止嗽定喘。用于胸满腹胀,头昏浮肿,寒嗽痰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咽喉消肿汤

    药方名称咽喉消肿汤处方金银花15-30克,山豆根9-15克,硼砂(冲服)1.5克,生甘草9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热毒蕴于肺胃,复感风邪,热毒上扰,搏于咽喉。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 加减润燥汤

    《万病回春》卷二:加减润燥汤药方名称加减润燥汤处方当归3.6克川芎3克白芍(酒炒)6克 生地黄(酒炒)2.4克 熟地黄(姜汁炒)2.4克白术(去芦)3克 白茯苓(去皮)3克 南星(姜汁炒)3克半夏(姜

  • 甘豆散

    药方名称甘豆散处方黑豆3升,生姜3两(炒),甘草1寸。功能主治易产,治风。主难产3日,子母不相见。用法用量上用水5升,煎豆熟为度。取汁缓缓服。才觉产便服之。摘录《产宝诸方》

  • 发汗灵方

    药方名称发汗灵方处方苍术(米泔浸)、羌活、白矾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用生姜捣自然汁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一切伤风、伤寒。用法用量每用1丸,男左女右手紧攥丸对阴处。吃葱姜汤,被盖取汗。摘录《良朋汇集》卷

  • 酸枣仁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酸枣仁丸药方名称酸枣仁丸处方酸枣仁60克(微炒,捣,研)人参白术白茯苓(去粗皮)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切,焙)干姜(炮)各45克 陈橘皮(去白,焙)榆白皮(锉)旋复花前胡(锉)各3

  • 五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香散药方名称五香散处方木香、丁香、沉香、乳香、藿香,各等分。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升降诸气,宣利三焦,疏导壅滞,发散邪热。治阴阳之气郁结不消,诸热蕴毒,肿痛结核,

  • 柴常汤

    药方名称柴常汤处方柴胡(酒炒)1钱5分,黄芩(炒)1钱,人参5分,甘草5分,草果(煨)1钱,槟榔1钱,青皮1钱,厚朴(姜汁炒)1钱,常山(酒炒)2钱,何首乌2钱。功能主治寻常之疟,3-4发后。用法用量

  • 楝根皮丸

    药方名称楝根皮丸处方东引苦楝根白皮1两(锉),狼牙1两,白矾灰1两,猪胆3枚(取汁,用酒3合相和,重汤煮如膏)。制法上为末,用猪胆膏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伤寒(匿虫)蚀下部,腹中(疒丂)痛。用法用

  • 荡痰汤

    药方名称荡痰汤处方生赭石2两(轧细),大黄1两,朴消6钱,清半夏3钱,郁金3钱。功能主治癫狂失心,脉滑实者。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 黑豆丸

    《奇方类编》卷下:黑豆丸药方名称黑豆丸处方菟丝子(酒炙)1斤,沙蒺藜(青盐水炒)1斤,甘枸杞(酒浸)1斤,破故纸(同胡桃肉炒)1斤,牛膝(酒浸)1斤,杜仲(去粗皮,盐水炒)1斤,归身(酒洗)1斤,鱼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