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防风汤

加味防风汤

证治汇补》卷八:加味防风汤

药方名称加味防风汤

处方麻黄防风苍术川芎藁本羌活白芷桔梗、芍药、甘草

功能主治升阳散湿。主风邪时疫致下痢,兼有表证者。

用法用量《医略六书》本方用麻黄一钱半,苍术一钱半,羌活一钱半,川芎一钱半,防风一钱半,白芍一钱半(酒炒),藁本一钱半,桔梗八分,白芷钱半,甘草八分,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肠胃受风,不能化气,而糟粕不传,故下痢不止,头疼身热焉,防风散风邪以胜湿,麻黄开腠理以逐邪,羌活散太阳之邪,白芷散阳明之邪,川芎行营卫之气,白芍敛肠胃之阴,苍术燥湿强脾气,藁本升阳散外邪,桔梗开提肺气,甘草甘缓和中。煎汤热服,使风散湿除,则肠胃清和,而振传送敷化之职,头疼身热无不解,下痢清稀无不止矣。

摘录证治汇补》卷八

寿世保元》卷六:加味防风汤

药方名称加味防风汤

处方防风1钱,片芩(酒炒)1钱5分,人参1钱,白及1钱,麦门冬(去心)2钱,生甘草5分,知母1钱,炒白芍1钱,怀生地(酒洗)1钱,黄柏(酒炒)1钱,黄耆1钱,黄连(酒炒)1钱,当归头1钱,百合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因元阳亏损,外寒内热,致鼻流涕,久而不愈,甚则有滴下腥臭之恶,而成脑漏者。

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猜你喜欢

  • 葱利汤

    药方名称葱利汤处方乌头1分(炮),恒山1分,甘草1分,葱利(或是藜芦)1分,桃花1分。功能主治邪发无常,骂詈与鬼语。用法用量上以好酒4升,煎取1升,顿服。大吐。摘录《医心方》卷三引《经心录》

  • 椒囊

    药方名称椒囊处方川椒2-3斤(1方加破开槟榔、熟艾各1/3)。功能主治辟去寒湿气。主脚气。一切瘴疾,时气,风寒邪气。用法用量《医统》本方用法:以绛纱囊贮椒两许,悬佩身旁近里衣处。各家论述大抵足膝之病居

  • 鹅掌风膏

    药方名称鹅掌风膏处方凤仙花(连根花叶,晒干)4两,苍耳草(用嫩头)4两,血余3两,鹿角屑(生刮)2两,络石2两,虎骨2两,百部2两,茜草2两,翦草2两,人指甲5钱,穿山甲1两,羌活1两,龙骨1两,麻黄

  • 加减滋阴清肺汤

    药方名称加减滋阴清肺汤处方鲜生地18克 细木通2.4克薄荷叶2.4克金银花9克 京玄参9克 川雅连1.5克 冬桑叶9克,连翘壳9克 鲜石斛12克 甘中黄2.4克 大贝母9克 鲜竹叶30张 活芦根(去节

  • 滑胎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滑胎散药方名称滑胎散处方冬葵子肉桂(去粗皮)泽泻榆白皮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催生滑胎。治难产。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

  • 木香流气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香流气饮药方名称木香流气饮处方半夏(汤洗七次)二两,陈皮(去白)二斤,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青皮(去白)、甘草、香附(炒.去毛)、紫苏叶(去枝.梗),各一斤;

  • 十宝散

    药方名称十宝散处方冰片0.36克麝香0.36克 辰砂3.6克乳香(去油)3.6克 子红花12克血竭4.8克雄黄12克儿茶0.72克 归尾30克没药4.2克制法以上十味,共为细末,瓷瓶收贮,黄腊封口,勿

  • 三黄凉膈散

    药方名称三黄凉膈散处方上川连栀子黄柏黄芩川芎赤芍甘草. 苏薄荷青皮陈皮金银花花粉当归射干元参各等分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膈利咽。治热毒上攻咽喉,初起咽喉不利,继则红肿疼痛,恶寒发热,心烦口渴者。用法用量

  • 砥柱丸

    药方名称砥柱丸处方破故纸(炒)4两,杜仲(去皮,锉片,用生姜2两半捣汁,炒断丝)4两(1方加乳香、木香各4钱)。制法上为末,取核桃肉30个,去皮研和,少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肾虚腰痛。用法用

  • 四子调中汤

    药方名称四子调中汤处方青皮1.5克(去瓤,麸炒)陈皮1.5克枳实(麸炒)3克香附(炒)3克黄连(姜汁炒)2.1克半夏(姜汁炒)6克瓜蒌仁(炒)3克 苏子(炒)白芥子(炒)桃仁(去皮、尖)各4.5克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