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玉屏风散

加味玉屏风散

黄文东方:加味玉屏风散

药方名称加味玉屏风散

处方黄芪15克,白术12克,玉竹12克,连翘12克,防风6克,生地9克,地肤子9克,豨莶草9克,金银花9克,红枣5枚。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滋阴清热,兼以化湿。主平素体虚,正气不足,腠理不密,玄府失固,易受风邪。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黄文东方

《衷中参西》上册:加味玉屏风散

药方名称加味玉屏风散

处方生箭耆1两,白术8钱,当归6钱,桂枝尖1钱半,防风1钱半,黄蜡3钱,生白矾1钱。

功能主治破伤后,预防中风,或已中风而瘛疭,或因伤后房事不戒以致中风。

用法用量水煎服。

若已中风抽掣者,宜加全蜈蚣两条;若更因房事不戒以致中风抽风者,宜再加真鹿角胶3钱(另煎兑服),独活1钱半;若脉象有热者,用此汤时,知母天冬皆可酌加。

各家论述此方原为预防中风之药,故用黄耆以固皮毛,白术以实肌肉,黄蜡。白矾以护膜原。犹恐破伤时微有感冒,故又用当归防风桂枝以活血散风。其防风桂枝之分量特轻者,诚以此方原为预防中风而设,故不欲重用发汗之药以开腠理也。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金鉴》卷四十二:加味玉屏风散

药方名称加味玉屏风散

处方石膏茵陈黄耆白术防风

功能主治黄汗,汗出染衣者。

摘录《金鉴》卷四十二

《千家妙方》下册引黄文东方:加味玉屏风散

药方名称加味玉屏风散

处方黄耆15g,生白术12g,防风6g,生地9g,玉竹12g,地肤子9g,豨莶草9g,连翘壳12g,银花9g,红枣5枚。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滋阴清热,佐以化湿。主荨麻疹,属血虚生风,表卫不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摘录《千家妙方》下册引黄文东方

《外科真诠》卷上:加味玉屏风散

药方名称加味玉屏风散

处方黄耆白术防风当归、苡仁、茯苓牛膝、卑代、桂心、甘草

功能主治膝眼风,寒湿偏胜者。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

猜你喜欢

  • 姜芍散

    药方名称姜芍散处方干姜(炒黑)5钱,白芍(酒炒)2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赤白带下,不论新久。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米饮调下。摘录《仙拈集》卷三

  • 麻黄升麻汤

    《伤寒论》:麻黄升麻汤药方名称麻黄升麻汤处方麻黄7.5克(去节)升麻3.5克当归3.5克知母2.5克黄芩2.5克 萎蕤(一作菖蒲)3克 芍药2克天门冬2克(去心)桂枝2克(去皮)茯苓2克甘草2克(炙)

  • 救相汤

    药方名称救相汤处方人参30克,巴戟天30克,肉桂9克,炒枣仁15克,远志6克,茯神3克,高良姜3克,附子3克,柏子仁6克,黄芪15克,当归9克,菟丝子6克。功能主治温心包,举阳痿。主肾虚惊怯,心包虚寒

  • 乌头栀子汤

    药方名称乌头栀子汤别名乌头汤处方川乌(童便煮)3钱,栀子仁(炒)3钱。功能主治素有湿热,外因寒邪,发作疝症,疼痛不已者。用法用量乌头汤(《会约》卷十三)。如元气衰弱,加人参、白术,佐以木香、缩砂仁。摘

  • 黑枣丁香汤

    药方名称黑枣丁香汤处方大黑枣7个(去校)功能主治治胃寒呕吐;寒疟。用法用量将每个大黑枣内纳入丁香1只,煮烂去丁香,再将枣连汤空腹时服下。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从众录》卷三补。摘录《种福堂公

  • 参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香散药方名称参香散处方人参、山药、黄蓍(制)、白茯苓(去皮)、石莲肉(去心)、白术(煨),各一两;乌药、缩砂仁、橘红、干姜(炮),各半两;丁香、南木香、檀香,各一

  • 决明甘草汤

    药方名称决明甘草汤处方草决明(生用)1升(捣碎),生甘草1两(锉碎)。功能主治发背。用法用量水3升,煮取1升,温分2服。各家论述1.《本事》:大抵血滞则生疮,肝为宿血之脏,而决明和肝气不损元气也。2.

  • 痘煮砂

    药方名称痘煮砂处方升麻4两,川芎4两,当归4两,甘草3钱,天麻5钱,干葛5钱。制法上锉,如豆大,东流水5瓢,于砂锅内煮,用朱砂4两,细绢袋盛之。悬于锅内,以盘覆之,文武火煮,水干续添,文火煮微沸,水干

  • 鸭粥

    药方名称鸭粥处方青头雄鸭一只粳米适量葱白3茎制法青鸭肉切细煮至极烂,再加米、葱白煮粥;或用鸭汤煮粥。功能主治补益脾胃、利水消肿,滋阴血。适用于一切水肿病人。用法用量每日2次,空腹温热食。5~7天为一疗

  • 归术破瘕汤

    药方名称归术破瘕汤别名归术破症汤处方归尾(酒洗)1钱,赤芍1钱,白芍1钱,青皮1钱,乌药7分,香附(醋炒)1钱半,三棱1钱,莪术(醋煮)1钱,官桂5分,苏木5分,红花5分。制法上锉1剂。功能主治妇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