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真武汤

加减真武汤

《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减真武汤

药方名称加减真武汤

处方白术4钱,吴茱萸4钱,附子3钱(炙),茯苓4钱,延胡索3钱,槟榔2钱,白芍2钱,炮姜3钱。

功能主治年老偶感寒邪,头痛恶寒,而不发热,腹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以姜、附、吴茱萸温中,以延胡、槟榔行气,以焦术、茯苓益脾,少佐白芍敛阴和营。中宫温暖,则腹痛自止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加减真武汤

药方名称加减真武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3分,芍药3分,白术3分,五味子(炒)3分,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细辛(去苗、叶)1分,干姜(炮)1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少阴证。2-3日不已,至4-5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或呕或咳。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4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实用中医儿科手册》:加减真武汤

药方名称加减真武汤

处方附子1-1.5g,茯苓2-3g,红花2-3g,黄耆2-3g,白术1.5-3g,人参1.5-3g,赤芍1-2g,当归1-2g,川芎1-2g,地锦草5-9g。

功能主治温阳利水,活血化瘀。主新生儿硬肿症,属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型。

注意对体重大低的(如2公斤以下)新生儿应酌情减量。

摘录《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猜你喜欢

  • 犀黄丸

    药方名称犀黄丸别名西黄丸(《治疗汇要》卷下)。处方犀黄0.9克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30克(研极细末)麝香4.5克 黄米饭30克制法上药,用黄米饭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 加血竭大红膏

    药方名称加血竭大红膏处方当归(锉)1两,木鳖子(锉碎)1两,天台乌药(锉)1两,赤芍药(锉)1两,小油4两(已上4味,用小油浸7日7夜,滤去滓),乳香(研)2两,沥青(滤,持拨)16两,黄丹(罗过)1

  • 艾煎散

    药方名称艾煎散处方艾5分,茯神2钱,青桑叶1钱。功能主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有汗,思虑多汗亦多。摘录《嵩崖尊生》卷八

  • 红花胜金散

    药方名称红花胜金散处方红花、菊花、枳壳、茯苓、川芎、羌活、羚羊角、当归、款冬花、荗、红芍药、乌蛇、桂。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血虚寒热,头目昏眩,手足疼,心腹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炒小麦酒调下,不拘时候

  • 豆甘汤

    药方名称豆甘汤处方黑豆2合(炒令香熟),甘草2寸(炙黄)。功能主治因素伤湿热,毒气郁结,上攻巅项所致之大头瘟。其症憎寒壮热,项强体重,头面浮肿,目不能开,咽喉闭塞,舌干口燥,气促息喘,二便艰涩。用法用

  • 黄荆汤

    药方名称黄荆汤处方生地120克 炒黑荆芥9克功能主治养血止血。治吐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三

  • 黄耆白术汤

    《兰室秘藏》卷中:黄耆白术汤药方名称黄耆白术汤别名黄耆白术散处方细辛3分,吴茱萸5分,川芎5分,柴胡1钱,升麻1钱,当归身1钱5分,黄柏2钱(酒洗),炙甘草2钱,羌活2钱,五味子3钱,白术5钱,人参5

  • 八味知母汤

    药方名称八味知母汤别名知母汤处方知母(焙)3分,芍药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泽泻3分,石膏1两半,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数日不解,心躁烦

  • 大金牙酒

    药方名称大金牙酒别名金牙酒处方金牙1斤,侧子3两,附子3两,天雄3两,人参3两,苁蓉3两,茯苓3两,当归3两,防风3两,黄耆3两,薯蓣3两,细辛3两,桂心3两,萆薢3两,萎蕤3两,白芷3两,桔梗3两,

  • 报恩丸

    药方名称报恩丸处方川黄连1两,白羊肝1具(去筋膜,忌铁器)。制法以黄连末和肝于砂盆内,研令极细,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眼目内障等一切目疾。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滚水送下,连作5剂。注意忌猪肉、冷水、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