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润燥汤

加减润燥汤

万病回春》卷二:加减润燥汤

药方名称加减润燥汤

处方当归3.6克川芎3克白芍(酒炒)6克 生地黄(酒炒)2.4克 熟地黄(姜汁炒)2.4克白术(去芦)3克 白茯苓(去皮)3克 南星(姜汁炒)3克半夏(姜汁炒)3克陈皮(盐水洗)2.4克桃仁(去皮)1.8克红花(酒洗)1.2克天麻3克羌活1.8克防风1.8克黄芩(酒炒)2.4克酸枣仁(炒)2.4克黄柏(去皮,酒炒)0.9克 薄桂1.8克甘草(炙)1.2克牛膝(去芦,酒洗)2.4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中风左半身不遂,手足瘫痪及语宫费力,呵欠喷嚏,面目口眼歪斜宽弛,头目眩晕,痰火炽盛,筋骨时痛,头或痛,心悸。

用法用量水煎,入竹沥、姜汁少许,温服。

手不遂,倍黄芩、薄桂;足不遂,倍黄柏牛膝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回春》卷二:加减润燥汤

药方名称加减润燥汤

别名愈风润燥汤

处方当归1钱2分,川芎1钱,白芍(酒炒)2钱,生地黄(酒炒)8分,熟地黄(姜汁炒)8分,白术(去芦)1钱,白茯苓(去皮)1钱,南星(姜汁炒)1钱,半夏(姜汁炒)1钱,陈皮(盐水洗)8分,桃仁(去皮)6分,红花(酒洗)4分,天麻1钱,羌活6分,防风6分,黄芩(酒炒)8分,酸枣仁(炒)8分,黄柏(去皮,酒炒)3分,薄桂6分,甘草(炙)4分,牛膝(去芦,酒洗)8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中风,左半身不遂,手足瘫痪,语言费力,呵欠喷嚏,面目口眼?斜宽驰,头目眩晕,痰火炽盛,筋骨时痛,头或痛,心悸。

用法用量愈风润燥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二)。

手不遂,倍黄芩、薄桂;足不遂,倍黄柏牛膝

摘录《回春》卷二

猜你喜欢

  • 纯阴化阳汤

    药方名称纯阴化阳汤处方熟地1两,玄参3两,肉桂2分,车前子3钱。功能主治阴亏之至,小便不通,目睛突出,腹胀如鼓,膝上坚硬,皮肤欲裂,饮食不下,独口不渴,服甘淡渗泄之药皆无功效者。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小

  • 滚涎丸

    药方名称滚涎丸处方天南星(炮)半夏(慢火炮裂,生姜60克,取汁浸一宿,焙干)白僵蚕(炒,去丝嘴)各30克猪牙皂角7.5克(去皮、弦,炙黄色)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祛除风痰。治小

  • 马鸣散

    《张氏医通》卷十五:马鸣散药方名称马鸣散处方人中白(煅)3克蚕退纸(如无,以僵蚕代之)五倍子(半生,半煅)白矾(半生,半枯)硼砂(半生,半煅)各1.5克制法上药为散。功能主治治口舌生疮,痘后疳烂。用法

  • 加减统旨木香顺气散

    药方名称加减统旨木香顺气散处方木香、香附、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砂仁、枳壳。功能主治气滞腹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证治新义》

  • 大豆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大豆汤药方名称大豆汤处方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90克黄耆(锉)30克防风(去叉)白术(锉)各45克防已麻黄(去根、节)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60克制法上八味,粗捣

  •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

    药方名称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处方柴胡24克人参黄芩甘草各9克栝楼根12克生姜6克大枣12枚制法上七味,切。功能主治主疟病发渴,亦治劳疟。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每次

  • 油滚丸

    药方名称油滚丸处方五灵脂末3克雷丸末3克巴豆30个(去皮、膜,取霜)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滴水为丸,如芥子大。功能主治治小儿痰盛咳嗽。用法用量每服3~5丸,以水送下,临卧时服。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四

  • 琥珀安神散

    药方名称琥珀安神散处方琥珀3两,荆芥1两半(烧灰),泽兰3两,当归3两,赤芍1两半(醋炒),肉桂1两半(去皮),砂糖3两(炒灰)。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冲心昏晕,脉洪涩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益母3

  • 茺蔚浴汤

    药方名称茺蔚浴汤处方茺蔚1斤,蒺藜1斤,羊桃1斤,蒴藋根(苗亦得)1斤,漏芦蒿1斤,盐3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身痒风瘙,或生瘾疹。用法用量以水3石,煮取2石5斗,去滓,纳盐令消,适寒温,先饱食,即入浴

  • 黑纸拈

    药方名称黑纸拈处方密陀僧(煨)、黄连(去须)、沥青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用纸作拈子。功能主治痔瘘久不愈。用法用量以津唾蘸药未,拈入窍内。觉微微痒即住,不可尽拈也。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