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冷香汤

冷香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冷香汤

药方名称冷香汤

处方良姜(二钱)附子(炮.去皮脐.二钱)甘草(炙.二钱)干姜(炮.一钱)丁香(三分)草果(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伏暑,引饮燥渴,过食生冷成霍乱。

用法用量上作二贴,用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贮瓶中,沉井中,待冷服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百一选方》卷七:冷香汤

药方名称冷香汤

处方良姜檀香甘草(炒令赤)附子(炮裂,去皮、脐)各60克丁香6克 川姜22.5克(炮)草豆蔻5个(去皮,面裹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夏秋暑湿,恣食生冷,遂成霍乱,阴阳相干,脐腹刺痛,胁肋胀满,烦躁,引饮无度。

用法用量每用药末15克,加水1.3升,煎十数沸,贮瓶内,沉井底,作熟水服。

摘录《百一选方》卷七

《百一》卷七引王元礼方:冷香汤

药方名称冷香汤

别名冷香饮子

处方良姜2两,檀香2两,甘草(炒令赤)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丁香2钱,川姜3分(炮),草豆蔻5个(去皮,面裹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暑止渴。主瘴病,胃脘刺痛,胸膈不利,或吐或泻。

用法用量冷香饮子(《医级》卷七)。

各家论述瘴疟指南》:寒淫于内,治以辛热,川姜、良姜、檀香、草蔻、丁香附子皆辛热之药,去寒温胃;甘草之甘,温以和中;大渴引饮者,心肺中有邪热,故冷饮以导邪热下行也。

摘录《百一》卷七引王元礼方

猜你喜欢

  • 官桂渴忒饼儿

    药方名称官桂渴忒饼儿处方官桂2钱(为末),渴忒1两2钱,新罗参1两2钱(去芦,为末),白纳八3两(研)。制法上药将渴忒用玫瑰水化成膏,和药末为剂,用诃子油印作饼子。功能主治生津,止寒嗽。主用法用量每用

  • 胡燕窠涂缴方

    药方名称胡燕窠涂缴方别名胡燕窠傅方处方胡燕窠1个(取最大宽者,用抱子处,余处不用)。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湿瘑疮。用法用量胡燕窠傅方(《圣济总录》卷一三三)。摘录方出《圣惠》卷六十五,名见《普济方》卷

  • 葫芦汤

    药方名称葫芦汤处方葫芦须5分,红花子1合(连壳炒香,石臼杵碎)。功能主治未出痘者令不出,欲出者可稀。主用法用量水1钟,加生姜3片,煎去半,空心服,量儿大小,酌其多寡服之;倘婴小令乳母服过即乳亦好。痘疹

  • 保生无忧散

    药方名称保生无忧散处方当归、川芎、白芍、人参、白术、甘草、陈皮、神曲、麦芽、紫苏、诃子、枳壳。功能主治安胎益气,令子紧小无病。主滑胎。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 草乌膏

    药方名称草乌膏处方草乌、甘遂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行路脚板肿疼。用法用量临卧用新汲水调敷脚板上下痛处。次早洗去,便可行。摘录《普济方》卷一五六引《仁存方》

  • 神效沃雪汤

    药方名称神效沃雪汤处方苍术(坚者.炮刮去皮)、干姜(炮制)、甘草(炙),各六两。厚朴(去皮、姜汁制)、防风(嫩者)、白芍药(去皮)、葛根,各四两。功能主治治伤寒阴阳二证未辨,时行疫疠,恶气相傅,服之如

  • 八仙锉散

    药方名称八仙锉散别名经进八仙散处方干葛(纹细嫩有粉者)半两,白豆蔻(去皮壳)半两,缩砂仁(实者)半两,丁香(大者)半两,甘草(粉者)1两,百药煎1分,木瓜(盐窨,加倍用),烧盐1两。功能主治壮脾进食,

  • 槟榔枳壳丸

    药方名称槟榔枳壳丸处方槟榔4钱,木香4钱,丁香皮半两,厚朴(姜制)半两,玄胡半两,荆三棱半两,蓬莪术半两,雷丸半两,青皮半两,枳壳半两,陈皮半两,当归半两,牵牛2两,罗卜子1两半。制法上为细末,醋面糊

  • 泽兰丸

    《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古今录验》:泽兰丸药方名称泽兰丸处方泽兰叶6份白芷椒(汗)芜荑仁藁本细辛各4份白术柏子仁人参桂心防风厚朴(炙)丹参各5份 芎藭甘草(炙)当归各7份 干地黄10份制法上药十七味,

  • 大黄甘草饮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饮处方大黄(锉,钞)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切,焙)1两。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小儿惊热。用法用量以水3盏,浸1宿,煎取1盏澄清。儿生3日,与1蚬壳许,余量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