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冲虚至宝丹

冲虚至宝丹

《何氏济生论》卷四:冲虚至宝丹

药方名称冲虚至宝丹

处方广木香沉香狗宝3钱,白硼砂3钱,雄黄(透明),朱砂1钱5分,鸦片1钱,冰片5分,麝香5分,牛黄1钱,金箔40张。

制法上为细末,用射干4两煎浓汁为丸,如稀,加蒲黄末同和,每丸重5分,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膈气痰火。

用法用量服时用雪梨1块,挖1孔,入丸1粒,临卧连丸噙化。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四

《济阳纲目》卷二十八:冲虚至宝丹

药方名称冲虚至宝丹

处方阿芙蓉2钱(另研),麝2分(另研),射干(即扁竹根)7分(另研),朱砂3分(另研),狗宝1钱3分(火煅7次,火烧酒内,另研)。

制法上为极细末,烧酒糊为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每一料为46丸,不可多少。

功能主治男妇日久劳嗽,并噤口痢二证诸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劳嗽每用1丸擂细,用好梨7钱去皮,将药撒在梨上,一更时令患者嚼下。服毕即睡,勿言语。次日已时,方饮清米汤,3日戒食厚味。噤口痢用白砂糖3钱用药1丸擂细,不拘时咽下,不忌厚味。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八

猜你喜欢

  • 滑石藿香汤

    药方名称滑石藿香汤处方飞滑石3钱,白通草1钱,猪苓2钱,茯苓皮3钱,藿香梗2钱,厚朴2钱,白蔻仁1钱,广皮1钱。功能主治滞下红白,舌色灰黄,渴不多饮,小溲不利。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摘录

  • 加味三仁葱豉汤

    蒲辅周方:加味三仁葱豉汤药方名称加味三仁葱豉汤处方鲜藿香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仁3克,厚朴6克,法半夏6克,白蒺藜0克,菊花6克,僵蚕6克,豆豉9克,葱白3寸(后下),六一散15克(布包煎)

  • 桂枝茯苓丸

    《中国药典》:桂枝茯苓丸药方名称桂枝茯苓丸处方桂枝100g茯苓100g牡丹皮100g赤芍100g桃仁100g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炮制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

  • 黄连散

    《圣惠》卷九十三:黄连散药方名称黄连散处方黄连半两(去须,微炒),牡蛎半两(烧为粉),乌梅肉1分(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诃藜勒1分(煨,用皮)。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儿痢渴烦热,吃水不知足。

  • 广嗣既济丸

    药方名称广嗣既济丸处方人参8两,天门冬4两,麦门冬4两,柏子仁4两,酸枣仁4两,远志肉4两,菟丝子8两,白茯苓8两,甘枸杞8两,生地黄4两,熟地黄4两,牡丹皮4两,当归4两,五味子2两,沙苑蒺藜8两,

  • 全蝎观音散

    药方名称全蝎观音散别名观音全蝎散(《活幼口议》卷十四)。处方石莲肉(炒,去心)白扁豆(炒)人参各75克神曲(炒)60克全蝎羌活天麻(去苗)防风(去苗)木香(炮)白芷甘草(炙)黄耆(捶扁,蜜刷炙)各30

  • 青蒿丸

    药方名称青蒿丸处方青蒿500克(取叶曝干,捣罗为末)桃仁500克(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15克(生,捣罗为末)制法上药以童便18升,瓷瓮中盛,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下诸药,又于

  • 点眼秦皮汤

    药方名称点眼秦皮汤处方秦皮(锉碎)3两,青五铢钱7文,黄连(去须)1两,蕤仁(去皮)半两,淡竹叶(洗,切)30片。制法上药用水1升半,煎至7合,去滓。功能主治风热上冲,目赤痛,久患不愈。用法用量临卧时

  • 金杏丸

    药方名称金杏丸处方杏仁(去皮尖)、汉防己、甜葶苈、马兜铃(去皮)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小儿咳嗽。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用麦门冬汤送下。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茅先生方

  • 接真汤

    药方名称接真汤处方沉香6克丁香6克附子(炮裂,去皮、脐)12克麝香3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阴病,手足厥冷,脐腹疼痛,真气不足,衰惫欲绝。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2枚(去核),煎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