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黄茄花

黄茄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茄花

药材名称黄茄花

拼音Huánɡ Qié Huā

别名格纹叶木槿、野棉花

来源锦葵黄茄花Hibiscus cancellatus Roxb.,以根、花入药。

生境分部四川。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补脾,化痞,通经,消食。

根:主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

花:主治烫火伤,皮肤红热灼痛等症。

用法用量根3~5钱,水煎服。花用麻油泡半月,涂伤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黄茄花

药材名称黄茄花

拼音Huánɡ Qié Huā

别名棉花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锦葵科植物格纹叶木槿。7~9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密被黄色刚毛及星状毛。根肥厚,纺锤形。单叶互生;阔卵形至阔心脏形,茎上部叶有时呈箭头状,长10~15厘米,边缘具齿;托叶线形。花少数生于枝顶,总状或单生;副萼线状,10~15枚,内弯,有硬粗毛:花萼5,被硬毛;花瓣5,基部联合,黄色,中央呈紫色,长椭圆形;雄蕊多数;柱头5,紫红色。蒴果卵圆形,有沟。种子肾形。花期7~9月。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温暖干燥河谷地区的溪沟边及土壤肥厚的荒草坡上。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治汤火伤,皮肤红热灼痛。用麻油泡半月,涂伤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茄花

药材名称黄茄花

拼音Huánɡ Qié Huā

英文名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

别名棉花

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elnioschuscrinitusWall.[Hibiscuscrinitus(Wall)G.Don;HcancellatusRoxb.]

采收和储藏:7-9月采收,阴干或烘干。

原形态长毛黄葵多年生草本,高0.5-2m。全株被黄色长硬毛,毛长5-6mm。叶互生;叶柄长4-12cm,密被黄色长硬毛;托叶线形,长1.5-3cm,密被黄色长硬毛;茎下部的叶圆形,直径约9cm,具5浅裂;茎中部的叶心形,具粗齿;茎上部的叶箭形,长6-14cm;两面均密被长硬毛,沿脉上疏被长刚毛或星状长刚毛。花顶生或腋生,3-9朵花排列成总状花序,花梗长1-1.5cm,密被黄色长硬毛;小苞片15-20,线形,长2-3.5cm,宽1-2mm,密被黄色长硬毛;萼佛焰苞状,较长于小苞片,密被黄色长硬毛;花黄色,直径约13cm,花瓣长5-8cm;雄蕊花柱长约2cm;花柱分枝5,柱头扁平。蒴果近球形,直径约3cm,长3-4cm,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多数,肾形,具乳突状脉纹。花期5-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300m的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淡;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解毒敛疮。主烧烫伤;皮肤红热灼痛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以麻油泡半月,涂伤处。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挂兰

    药材名称挂兰拼音Guà Lán别名折鹤兰(《中国植物图鉴》),吊兰(《种子植物名称》),匍匐兰(《福建民间草药》),树蕉瓜(《文山中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百合种植物挂

  • 尖齿耳蕨

    药材名称尖齿耳蕨拼音Jiān Chǐ ěr Jué英文名Sharp-tooth Shield Fern别名岩山鸡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尖齿耳蕨的根茎。拉

  • 虾蟆肝

    《中药大辞典》:虾蟆肝药材名称虾蟆肝拼音Há Má Gān出处《纲目》来源为蛙科动物泽蛙的肝。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虾蟆"条。功能主治治蛇咬伤、白屑疮、疔疮。用法用

  • 白花射干

    《中药大辞典》:白花射干药材名称白花射干拼音Bái Huā Shè Gān别名冷水丹(《植物名实图考》)。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驾尾科植物白花射干的根或全草。原形态白花射干,又

  • 土贝母

    《中国药典》:土贝母药材名称土贝母拼音Tǔ Bèi Mǔ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 Franquet 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洗净,掰开,煮

  • 华山矾果

    《中药大辞典》:华山矾果药材名称华山矾果拼音Huà Shān Fán Guǒ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山矾科植物华山矾的果实。功能主治《广西中药志》:"干燥后,研成粉末,治

  • 土箭芪

    《中药大辞典》:土箭芪药材名称土箭芪拼音Tǔ Jiàn Qí出处《四川常用中草》来源为瑞香科植物一把香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一把香,又名:长花荛花。灌木,高约1米。根长而略分枝,皮

  • 牛奶柴

    《中药大辞典》:牛奶柴药材名称牛奶柴拼音Niú Nǎi Chái出处《闽东本草》来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茎、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性味甘淡,温,无毒。归经入肺、脾、肾三经。功能主

  • 木半夏叶

    药材名称木半夏叶拼音Mù Bàn Xià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multiflora

  • 中华莛子藨

    药材名称中华莛子藨别名巴东手掌参、手掌参[湖北、巴东]来源忍冬科中华莛子藨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 var. chinense Diels et Graebn.,以块根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