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鲨鱼油

鲨鱼油

药材名称鲨鱼油

拼音Shā Yú Yóu

来源药材基源:为六鳃鲨科动物扁头哈那鲨的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orhynchus platycephalus

采收和储藏:捕得后剖腹取出脂肪,熬油。

原形态扁头哈那鲨,体长一般达2-3m,前部较粗大,后部渐细小,尾狭长。头扁宽,前缘广圆,吻中长,约为头长的1/4。眼长圆形,无瞬膜。鼻孔中大,下侧位,前鼻瓣后部圆,突出。口宽大,广弧形,下唇褐发达,褐沟后延。上下颌牙侧扁,上颌无小齿头1-3个。下颌正中牙1个,其中央无齿头,两侧各具小齿头3个;下颌每侧6牙,牙梳状,具5-6齿头。喷水孔小,圆形,上侧位,距第1鳃孔比距眼为近。鳃孔7个,宽大,下部伸达腹面,向后渐小,最后1个位于胸鳍基底前方。背鳍1个,后位,起点与腹鳍基底后端相对。胸鳍较大,外角和里角钝尖。腹鳍与背鳍约等大,臀鳍小于背鳍。尾鳍甚长,尾椎轴平,后略上翘,下叶前部突出,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尾部钝尖。体灰褐色,散布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部、腹鳍及臀鳍浅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近海底层,主食中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卵胎生,每胎产仔10余尾。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黄海产量较大。

化学成分鲨鱼油含角鲨烯(squalene),维生素(vitamin)A、D。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主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制成乳剂,每次20ml,每日3次。外用:适量,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雪参

    药材名称雪参拼音Xuě Shēn别名红毛阳参、刺参、条参、鸡脚参、土高丽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horridulaHook.f.etThoms.var.racemo

  • 浆包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浆包藤药材名称浆包藤别名大果链珠藤来源夹竹桃科浆包藤Alyxia siamensis Craib,以根、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疟疾。用

  • 岩枇杷

    药材名称岩枇杷拼音Yán Pí Pá别名岩莴苣、蛛毛苣苔、回生草、红毛旋蒴、苣苔、旋蒴苣苔、消毒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锈毛旋蒴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a rufercens Fr

  • 无缝珠

    药材名称无缝珠别名吐血莲来源真菌类无孢霉群无缝珠Sclerotium sp.,以菌核入药。生境分部生于海拔500~900米高处的山坡地下,坡面多生密林,沿坡度走向蔓延生长,或沿树根而生,深度多在12~

  • 空柄假牛肝

    药材名称空柄假牛肝别名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空柄假牛肝Boletinus cavipes (Opat.) Kalchb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于夏秋两季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山西

  • 吊白叶

    药材名称吊白叶拼音Diào Bái Yè别名粉帕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粉桐叶(《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忍冬朴植物水红木的叶或根、花。全年可

  • 槲皮

    《中药大辞典》:槲皮药材名称槲皮拼音Hú Pí别名赤龙皮、槲木皮(《肘后方》),槲白皮(《崔氏纂要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树皮。原形态槲树(《纲目》),又名:朴

  • 木芙蓉花

    药材名称木芙蓉花拼音Mù Fú Rónɡ Huā别名芙蓉花(《清异录》),地芙蓉花(《本草图经》),拒霜花(《益部方物略记》),七星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水芙蓉、霜

  • 蚕茧

    《全国中草药汇编》:蚕茧药材名称蚕茧拼音Cán Jiǎn别名家蚕茧来源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家蚕Bombyx mori L.,以除去茧蛹的茧入药。生境分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

  • 香蕉弄蝶

    药材名称香蕉弄蝶拼音Xiānɡ Jiāo Nònɡ Dié英文名Skipper of plantains别名芭蕉卷叶蛾、蕉包虫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弄蝶科动物香蕉弄蝶的幼虫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