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青活麻

青活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活麻

药材名称青活麻

别名活麻、荨麻、火麻、老虎麻

来源荨麻荨麻属植物粗根荨麻Urtica macrorrhiza Hand.-Mazz.,以全草入药。6~9月采集,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解痉,解毒。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小儿惊风,产后抽风,荨麻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3钱。

备注(1)同属植物三角叶荨麻(花叶活麻)Urtica triangularis Hand.-Mazz.在西藏与青活麻同等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青活麻

药材名称青活麻

拼音Qīnɡ Huó Má

别名活麻、老虎麻、火麻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粗根荨麻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tica macrorrhiza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6-9月采集,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四棱形,疏生螫毛。叶对生;叶柄长1-6m;托叶合生,狭卵形;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5-11cm,宽2.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粗牙齿,有时茎中部叶的大牙齿有少数小牙齿,下面沿脉疏生短毛;基出脉5条。雌雄异株;花序长5-12cm,分枝稀疏;雄花直径2mm,花被片4,雄蕊4。瘦果卵形,扁,长1.5mm,光滑。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500m的山地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

性味苦;辛;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平肝镇惊;止痒;解毒。主风湿痹痛;小儿惊风;产后抽风;高血压;荨麻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狗脊黄毛

    药材名称金狗脊黄毛拼音Jīn Gǒu Jǐ Huánɡ Máo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根茎上的细柔毛。药理作用经118次犬、兔实验证明,对于疤痕组织、肝脏、肿脏的

  • 柳絮

    《中药大辞典》:柳絮药材名称柳絮拼音Liǔ Xù别名柳实(《本经》),柳子(《别录》)。出处《本经》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具毛种子。性味《本草别说》:"性凉。"功能主治止

  • 白猪栗根

    药材名称白猪栗根拼音Bái Zhū Lì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根或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茎皮春、

  • 乌饭树

    药材名称乌饭树别名沙沙面、零丁子、南烛子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以根、果入药。生境分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花含乌索酸、荭草素、

  • 园金柑

    药材名称园金柑别名甘桔、山桔子、金桔、月桔来源芸香科园金柑Fortunella japonica (Thunb.) Swingle,以根、果实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安徽、江西。化学成分果皮含金橘甙(fo

  • 礞石

    药材名称礞石拼音Ménɡ Shí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变质岩类岩石绿泥石片岩或云母片岩的石块或碎粒。采得后,拣净杂石泥土。原形态①绿泥石片岩主要由绿泥石组成,常成细小鳞片或针状集合

  • 竹蠹虫

    《中药大辞典》:竹蠹虫药材名称竹蠹虫拼音Zhú Dù Chónɡ出处《纲目》来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的幼虫。原形态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毫米,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

  • 光头稗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光头稗子药材名称光头稗子别名芒稷来源禾本科光头稗子Echinochloa colonum (L.) Link,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南、西南。性味微苦,温。功能主治利尿,止血。

  • 蔓荆子

    《中国药典》:蔓荆子药材名称蔓荆子拼音Màn Jīnɡ Zǐ英文名FRUCTUS VITICIS别名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来源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 《中药大辞典》:橘药材名称橘拼音Jú别名黄橘(《本草图经》)。出处《本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原形态①福橘(《泉南杂志》),又名:绿橘(《纲目》),红橘、大红蜜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