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野棉花

野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棉花

药材名称野棉花

拼音Yě Mián Huā

别名满天星野牡丹、接骨莲、铁蒿、水棉花、土白头翁

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野棉花Anemone vitifolia Buch.-Ham.,以入药。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散瘀,利湿,驱虫。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肠炎,痢疾,蛔虫病,钩虫病;捣烂敷大椎穴治疟疾;灭蝇蛆。

用法用量1~2钱;外用适量。

注意内服宜慎。

备注(1)过量服用可致头晕、呕吐、四肢麻木等中毒症状,故内服宜慎。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野棉花

药材名称野棉花

拼音Yě Mián Huā

别名满天星(《滇南本草图说》),清水胆、铁蒿、打破碗花花(《湖南药物志》)。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毛茛科植物野棉花茎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茎、叶柄、花柄均带白色,上生多数刚毛。茎直立,叉状分枝。基生叶簇生,有长柄;叶片圆或略呈不整五角形,4~5裂,边缘再浅分裂,并具圆齿,叶基部心脏形或耳形,上面绿色,有稀毛,下面灰白色,沿脉布毛较密,主脉掌状;茎生叶对生,叶柄短,叶片较基生叶小。花单生于花枝分叉处,枝顶的花常2~4朵簇生;花柄下有叶状苞,苞叶形同茎生叶,但较小;花柄细长,花芽下垂,开时直立;花被5,白色或淡红色,外面密生丝状白毛,内面无毛;雄蕊多数;雌蕊圆锥形或卵形,除柱头外,遍生白细毛,柱头长方形,倾斜,无毛。瘦果多数,集成球状,密生白毛。花期5~6月。

本植物的根(野棉花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阴湿的林中、溪旁。分布河南、甘肃、陕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湖南药物志》:"苦辛,有大毒。"

功能主治治鼻疳、目翳。

用法用量外用:捣烂塞鼻或外敷。

复方①治鼻疳:野棉花全草捣烂,以布包塞鼻。(《湖南药物志》)

②治目翳:野棉花嫩芽三枚,烤软揉成团。先在手腕上太渊穴放一有孔铜钱,药敷钱上,布包扎,一至二小时取下。左翳贴右,右翳贴左。(《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治疗胆道蛔虫病:取野棉花茎、叶制成100%的浓缩煎剂,日服2次,每次30~40毫升。治疗39例,除1例无效外,其余38例,均在1天左右症状缓解,2~3天症状消失。实践中观察到,未开花的茎、叶解痉镇痛作用好,开花的全草排虫作用好;煎煮时间越长,疗效越好。一般以10小时以上为宜。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棉花

药材名称野棉花

拼音Yě Mián Huā

英文名Herb of Grapeleaf Anemone

别名满天星、清水胆、铁蒿、打破碗花花、土白头翁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emone vitifolia Buch.- Ha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野棉花,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茎斜生,粗0.8-1.5cm。基生叶2-5;叶柄长25-60cm,有柔毛;叶片心状卵形或心状宽卵形,长11-22cm,宽12-26cm,顶端急尖,3-5浅裂,边缘有小牙齿,上面疏被短糙毛,下面密被白色短绒毛。花葶粗壮直立,有柔毛;聚伞花序长20-60cm,二至四回分枝;苞片3,轮生,叶状,但较小,柄长1.4-7cm;花梗长3.5-5.5cm,密被短绒毛;花两性,萼片5,花瓣状,白色或带粉红色,倒卵形,长1.4-1.8cm,宽8-13mm,外面被白色绒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3.5-4.5mm;心皮约400,密被绵毛。聚合果球形,直径约1.5cm;瘦果长约3.5mm,密被绵毛,果柄细。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700m山地草坡、疏林中或沟边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四川南部、云南、贵州、西藏东南部和南部。

性状性状鉴别 根常扭曲,长10-15cm,直径0.8-1.5cm,少分枝;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少数侧根痕。根头部有茎基、叶基及棕黄色须状叶基维管束。质坚实,木质性,断面不平整,黄棕色。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全草含微量的毛茛甙(ranunculin)。

性味苦;辛;有毒

归经肺;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毒杀虫;理气散瘀。主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蛔虫病;晓虫病;小儿疳积;脚气肿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本品过量服用时,可致头晕、呕吐、四肢麻木等中毒症状,故内服宜慎。

复方①治鼻疳:野棉花全草捣烂,以布包塞鼻。(《湖南药物志》)②治目翳:野棉花嫩芽三枚,烤软揉成团。先在手腕上太渊穴放一有孔铜钱,药敷钱上,布包扎,一至二小时取下。左翳贴右,右翳贴左。(《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治疗胆道蛔虫病。取野棉花茎、叶制成100%的浓缩煎剂,日服2次,每次30-40ml。治疗39例,除1例无效外,其余38例,均在1天左右症状缓解,2-3天症状消失。实践中观察到,未开花的茎、叶解痉镇痛作用好,开花的全草排虫作用好;煎煮时间越长,疗效越好,一般以10小时以上为宜。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苏叶

    《中药大辞典》:白苏叶药材名称白苏叶拼音Bái Sū Yè别名荏叶(《别录》)。出处《本草图经》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叶片,夏、秋采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取,切成小段,晒干。化

  • 石上蕉

    药材名称石上蕉拼音Shí Shànɡ Jiāo英文名Triplicate Calanthe别名黎芦叶虾脊兰、山三棱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三褶虾脊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大红花点地梅

    药材名称大红花点地梅拼音Dà Hónɡ Huā Diǎn Dì Méi别名点地梅、绿棱点地梅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景天点地梅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sace bulleyanaG.

  • 柳叶藓

    药材名称柳叶藓拼音Liǔ Yè Xiǎn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藓科植物柳叶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blystegium serpens(Hedw.)B.S.G.[Hypnum serpens

  • 空心花

    《中药大辞典》:空心花药材名称空心花拼音Kōnɡ Xīn Huā别名嫩肉木、丁药、鲫鱼胆(《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鲫鱼胆的全株。全年可采。原形态灌木,高1

  • 凤仙根

    《中药大辞典》:凤仙根药材名称凤仙根拼音Fènɡ Xiān Gēn出处《纲目》来源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根。性味①《纲目》:"苦甘辛,有小毒。"②《岭南采药录》:"

  • 树头发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头发药材名称树头发拼音Shù Tóu Fɑ别名黑龙须、银头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珊瑚菌科龙须菌属植物黑龙须菌Pterula umbrinella Bres.,以

  • 铜脚威灵仙

    药材名称铜脚威灵仙拼音Tónɡ Jiǎo Wēi Línɡ Xiān别名黄药子、铜灵仙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圆锥铁线莲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terniflora DC.[C.

  • 天目木姜叶

    药材名称天目木姜叶拼音Tiān Mù Mù Jiā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天目木姜子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ea auriculata Chien et Cheng采收和储藏:每年

  • 亮叶冬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亮叶冬青药材名称亮叶冬青别名青皮子樵、猪黑樵、鸡子樵、大叶帽子来源冬青科亮叶冬青Ilex var. viridis Champ.,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广东。性味甘、微辛,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