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豆叶七

豆叶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叶七

药材名称豆叶七

别名绿豆莲、金剪刀蚕豆七、豆叶狼毒

来源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云南红景天Rhodiola yunnanensis (Franch.) Fu[Sedum yunnanense Franch.; S. valerianoides Diels],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性味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接筋骨,除风湿,解毒消肿。外用治骨折,风湿关节痛,乳腺炎,疔疮。

用法用量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豆叶七

药材名称豆叶七

拼音Dòu Yè Qī

别名胡豆莲、绿豆莲、金剪刀蚕豆七、豆叶狼毒

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云南红景大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iola yunnanensis(Franch.)S.H.Fu[Sedum yunnanense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云南红景天多年生草本。根颈粗长,直烃可达2cm,不分枝或少分枝,先端被卵状三角形鳞片。花茎单生或少数着生,直立,高可达100cm。3叶轮生,稀对生,无柄;叶卵状披针形、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9cm,宽2-6cm,先端钝,基部圆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聚伞圆锥花序,长5-15cm、多次三叉分枝;花单性,稀两性,雌雄异株;雄花小而多,萼片4,披针形,长0.5mm;花瓣4,黄绿色,匙形,长1.5mm,雄蕊8,较花瓣短;雌花萼片、花瓣各4,花瓣绿色或紫色,线形,长1.2mm;鳞片4,近半圆形;心皮4,卵状叉开,基部合生。蓇葖果,星芒状,长3-3.2mm,先端外折,喙长1mm。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4000m的山坡林下岩石上或河沟边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苦;凉

归经肺;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肺益肾;清热止咳;散瘀止血。主虚劳咳嗽;肾虚腰痛;咽喉疼痛;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木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耳药材名称木耳拼音Mù ěr别名黑木耳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木耳科木耳属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Underw.,以子实体入药。夏秋采收,晒

  • 翼核果

    药材名称翼核果拼音Yì Hé Guǒ别名血风根、血风藤、红蛇根、青筋藤、铁牛入石、拉牛入石来源鼠李科翼核果属植物翼核果Ventilago leiocarpa Benth.,以根入药

  • 香石藤叶

    药材名称香石藤叶拼音Xiānɡ Shí Té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lancifolia(Rehd.et.Wils)A.C.S

  • 红接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接骨草药材名称红接骨草别名耳草长蒴苣苔、矮脚甘松、石上莲来源苦苣苔科红接骨草Didymocarpus hedyotideus Chu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微苦、涩,凉

  • 藏菖蒲

    药材名称藏菖蒲英文名BHIZOMA ACORI CALAMI别名白菖、菖蒲、泥菖蒲、臭菖、大叶菖蒲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

  • 梅叶

    《中药大辞典》:梅叶药材名称梅叶拼音Méi Y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叶片。性味《纲目》:"酸,平,无毒。"功能主治《日华子本草》:"煎

  • 羊角拗

    《中药大辞典》:羊角拗药材名称羊角拗拼音Yánɡ Jiǎo Niù别名羊角纽(《本草求原》),羊角藤、倒钓笔、羊角捩(《岭南采药录》),羊角扭、羊角藕(《中国药植志》),断肠草(《

  • 黄花夹竹桃叶

    药材名称黄花夹竹桃叶拼音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 Yè出处《广西药植图志》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的叶片。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 桑芽茶

    药材名称桑芽茶拼音Sānɡ Yá Chá来源槭树科茶条槭Acer theiferum Fang,以幼芽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主治风热头胀。用

  • 十字苔草

    药材名称十字苔草拼音Shí Zì Tái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十字苔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rex cruciata Wahlenb.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