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蚕豆荚壳

蚕豆荚壳

《中药大辞典》:蚕豆荚壳

药材名称蚕豆荚壳

拼音Cán Dòu Jiá Ké

别名蚕豆黑壳(《纲目拾遗》)

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荚壳

化学成分含β-(3-(β-D-吡喃葡糖氧基)-4-羟苯基)-L-丙氨酸。也含甘油酸。

药理作用豆荚所含甘油酸,对兔皮下注射有利尿作用。

功能主治治咯血,鼻衄,尿血,消化道出血,手术野出血,天泡疮,烫伤。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烧灰涂天泡疮。"

②《现代实用中药》:"治一切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制成散剂。外用:炒炭研细调敷。

复方①治天泡疮:蚕豆黑壳,烧灰存性,研末,加枯矾少许,菜油调敷。(《纲目拾遗》)

②治天疱疮、水火烫伤:蚕豆荚壳炒炭研细,用麻油调敷。(《上海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用于止血:对咯血、鼻衄、尿血、消化道出血、手术野出血等,均有疗效。㈠煎剂:鲜豆荚半斤,水煎,每日2次分服。用于中、小量咯血。㈡散剂:将蚕豆荚煎剂过滤、浓缩,加热干燥后研粉。日服3次,每次0.5克。用于鼻衄及血尿病人,有暂时止血作用。㈢注射液:用豆荚散剂制成20%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5毫升,肌肉注射。用于肺结核咯血。也可用消毒纱布浸药液直接用于手术野止血。豆荚止血作用的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蚕豆荚壳

药材名称蚕豆荚壳

拼音Cán Dòu Jiá Ké

英文名pod of Broadbean

别名蚕豆黑壳。

出处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蚕豆Vicia faba L.的果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cia faba L.

采收和储藏:夏季果实成熟呈黑褐色时采收,除去种子、杂质,晒干。或取青荚壳鲜用。

原形态蚕豆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裂片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红紫色斑纹,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向基部渐狭,翼瓣椭圆形,先端圆,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有爪;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无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荚果长圆形,肥厚,长5-10cm,宽约2cm。种子2-4颗,椭圆形,略扁平。花期3-4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化学成分果壳含β-[3-(β-D-吡喃葡萄糖氧基)-4-羟苯基]-L-丙氨酸{β-[3-(β-D-glucopyranosyloxy)-4-hydroxyphenyl]-L-alanine},D-甘油酸(D-glyceric acid),多巴(dopa)。

药理作用豆荚所含甘油酸,对兔皮下注身有利尿作用。

性味味苦;涩;性平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止血;敛疮。主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手术出血;烧烫伤;天泡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炒炭研细末调敷。

复方①治天泡疮:蚕豆黑壳,烧灰存性,研末,加枯矾少许,菜油调敷。(《纲目拾遗》)②治天疱疮、水火烫伤;蚕豆荚壳炒炭研细,用麻油调敷。(《上海常用中草药》)

各家论述1.姚可成《食物本草》:烧灰涂天泡疮。

2.《现代实用中药》:治一切出血。

临床应用用于止血,对咯血、鼻衄、 尿血、消化道出血、手术野出血等,均有疗效。

1.煎剂;鲜豆荚半斤,水煎,每日2次分服。用于中、小量咯血。

2.散剂:将蚕豆荚煎剂过滤、浓缩,加热干燥后研粉。日服3次,每次0.5g。用于鼻衄及血尿病人,有暂时止血作 用。

3.注射液:用豆荚散剂制成20%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5ml,肌肉注射。用 于肺结核咯血。也可用消毒沙布浸药液直接用于手术野止血。豆荚止血作用的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茅栗叶

    药材名称茅栗叶拼音Máo Lì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ea seguinii Dod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幼

  • 白鸭肉

    《中药大辞典》:白鸭肉药材名称白鸭肉拼音Bái Yā Ròu别名鹜肉(《千金·食治》)。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肉。原形态家鸭(陶弘景),又名:鹜(《周礼》),舒

  • 金丝李

    药材名称金丝李拼音Jīn Sī Lǐ别名碎棉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金丝李的枝叶、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rcinia paucinervis Chun et How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

  • 珠子参

    《中国药典》:珠子参药材名称珠子参拼音Zhū Zi Shēn英文名RHIZOMA PANACIS MAJORIS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 var.

  • 南瓜

    《中药大辞典》:南瓜药材名称南瓜拼音Nán Guā别名麦瓜(《滇南本草》),番南瓜(《群芳谱》),番瓜(《本草求原》),倭瓜(《植物名汇》),北瓜、金冬瓜、冬瓜(《广州植物志》),伏瓜(《民

  • 尿泡草

    药材名称尿泡草拼音Niào Pào Cǎo别名羊卵泡出处《陕甘宁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种植物苦马豆的果实。秋季采收,晾干。原形态矮小灌木,高20~60厘米,有疏生短伏毛。羽状复叶;小叶

  • 鸡爪芋

    药材名称鸡爪芋拼音Jī Zhuǎ Yù别名鞋板芋、南星头、南芋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疣柄磨芋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orphophallus virosus N.E.Browu采收和储藏

  • 蛇根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根木药材名称蛇根木别名印度萝芙木、印度蛇根木来源夹竹桃科蛇根木Rauvolfia serpentina (L.) Benth. et Hook. f.,以根、茎皮、叶入药。生境分

  • 川滇桤木

    药材名称川滇桤木拼音Chuān Diān Qī Mù别名滇赤杨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川滇桤木的嫩茎叶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ferdinandi-coburgiiSchneid.采收

  • 壶卢

    《中药大辞典》:壶卢药材名称壶卢拼音Hú Lú别名匏(《诗经》),匏瓜(《论语》),壶(《鹖冠子》),瓠瓜(《说文》),甜瓠瓤(《唐本草》),腰舟(《鹖冠子》陆佃注),瓠匏(《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