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舒筋草

舒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舒筋草

药材名称舒筋草

拼音Shū Jīn Cǎo

别名伸筋草、石子藤、无病草、灯笼草千金藤

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石子藤石松Lycopodium casuarinoides Spri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

性味微甘,温。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祛风湿。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0.5~2两,水煎或泡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舒筋草

药材名称舒筋草

拼音Shū Jīn Cǎo

别名千金藤(《四川中药志》),灯笼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青筋藤、毛伸筋(《广西植物名录》),吊壁伸筋草伸筋草、灯笼勾(《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石松科植物石子藤石松全草。全年可采,但以9月后采带有孢子囊者为佳。

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长可达4米。主茎下部有叶疏生,叶钻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膜质,灰白色,向上的叶较小,绿色,厚革质,有早落的膜质尖尾。营养枝多回二又分枝,末回小枝纤细,下垂,扁平,叶三列,两列较大,贴生小枝的一面,三角形,另一列的叶较小,贴生于小枝的另一面的中央,刺状。孢子枝从营养枝基部下侧的有鳞片状叶的芽抽出,多回二叉分枝,末回分枝顶端各生孢子囊穗一个。孢子囊穗圆柱形,多少下垂;孢子叶阔卵圆三角形;孢子囊近圆形。9月孢于成熟。

生境分部生长于森林边缘及灌木丛中。分布华南、西南及湖北、湖南、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微甜,无毒。"

功能主治①《四川中药志》:"能舒筋活血。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月经不调及脚转筋。"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舒筋活络,消炎除湿。主治夜盲症,盗汗,风湿腰痛,小儿外感发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

复方①治筋骨受伤后不能屈伸:舒筋草配猪筋炖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盗汗:伸筋草、麦秆,煮水外洗。(《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备注同属植物地刷子石松的全草,在四川亦作舒筋草用。参见"过江龙"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舒筋草

药材名称舒筋草

拼音Shū Jīn Cǎo

英文名Hanging Clubmoss

别名千金藤灯笼草、青筋藤、毛伸筋、吊壁伸筋草伸筋草、灯笼勾、吊白伸筋、松筋藤马尾伸筋老虎须、石子藤、猫藤、土木加、割须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藤石松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Spring)Holub.[Lycopodium casuarinoides Spr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石子藤石松,多年生攀援草本,长可达4m。主茎下部有叶疏生,叶钻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膜质,灰白色,向上的叶较小,绿色,厚革质,有早落的膜质尖尾。营养枝多回二叉分枝,末回小枝纤细,下垂,扁平,叶三列,两列较大,贴生小枝的一面,三角形,另一列的叶较小,贴生于小枝的另一面的中央,刺状。孢子枝从营养枝基部下侧的有鳞片状叶的芽抽出,多回二叉分枝,末回分枝顶端各生孢子囊穗一个。孢子囊穗圆柱形,多少下垂;孢子叶阔卵圆三角形;孢子囊近圆形。9月孢子成熟。同属植物地刷子石松Lycopodium complanatum L.的全草,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12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或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藤石松含α-芒柄花醇(α-onocerin)及二表千层塔烯二醇(diepiserratenediol)等萜类化合物。

性味温;微甜;无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明目;解毒。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月经不调;脚转筋;夜盲症;盗汗;风湿腰痛;腰肌劳损;水火烫伤;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筋骨受伤后不能屈伸: 舒筋草配猪筋炖服。(《四川中药志》)②治小儿盗汗:伸筋草、麦秆,煮水外洗。(《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各家论述1.《四川中药志》:能舒筋活血。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月经不调及脚转筋。

2.《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舒筋活络,消炎除湿。主治夜盲症,盗汗,风湿腰痛,小儿外感发热。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莙荙菜

    《中药大辞典》:莙荙菜药材名称莙荙菜拼音Jūn Dá Cài别名菾菜(《别录》),甜菜(《日华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猪牳菜(《广州植物志》

  • 蚌兰叶

    《中药大辞典》:蚌兰叶药材名称蚌兰叶拼音Bànɡ Lán Yè别名红蚌兰叶(广东中药》Ⅱ)出处《广东中药》Ⅱ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叶。春、秋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原

  • 骨把

    药材名称骨把拼音Gǔ Bǎ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镰叶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falcatum Lam.[A.macrophyllum Merr.]采收和储藏:夏、秋

  • 香苏草

    药材名称香苏草拼音Xiānɡ Sū Cǎo别名野巴子、野拔子、野香苏、小铁苏、扫把茶、草拔子、香芝麻蒿、皱叶香薷来源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野坝子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的全草。秋

  • 枫香树根

    《中药大辞典》:枫香树根药材名称枫香树根拼音Fēnɡ Xiānɡ Shù Gēn别名枫果根、杜东根(《福建民间实用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根。性味《泉州本草》:&qu

  • 庐山石韦

    药材名称庐山石韦拼音Lú Shān Shí Wéi英文名Shearer’s Felt Fern Leaf别名大石韦、光板石韦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a s

  • 细叶泥炭藓

    药材名称细叶泥炭藓拼音Xì Yè Ní Tàn Xiǎn别名满天星来源苔藓类细叶泥炭藓Sphagnum teres (Schimp.)Angstr.,以全草入药

  • 金钱松叶

    药材名称金钱松叶拼音Jīn Qián Sōnɡ Yè别名金钱松枝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金钱松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eudolarix amailis(Nelson) Rehd.[Lari

  • 鸭涎

    《中药大辞典》:鸭涎药材名称鸭涎拼音Yā Xián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唾涎。以生姜少许,塞鸭口中,将鸭倒悬,其涎即下。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白鸭肉"条。功能主治①

  • 大头菜子

    药材名称大头菜子别名水芥子来源十字花科大头菜子Brassica napobrassica Mill.,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栽培。性味辛、甘、苦,温。功能主治泻湿热,散热毒。主治黄疸,便秘,目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