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毛走马胎

红毛走马胎

《中药大辞典》:红毛走马胎

药材名称红毛走马胎

拼音Hónɡ Máo Zǒu Mǎ Tāi

别名毛膏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胆(《贵州植药调查》),红毛针、毛罗伞、老虎舌、铺地毡、红毡草(《广西药植名录》),虎舌红、山猪怕、红毡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红毛过江、毛凉伞(《广西中草药》),红毛毡、红八枣、矮朵朵、肉八枣、红八爪(《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紫金牛科植物乳毛紫金牛全株。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小灌木,高15~25厘米。茎直立或斜升,不分枝,上端密生多细胞长毛。叶集生于顶上;倒卵形或椭圆状长椭圆形,长6~13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缘有稀疏波状圆齿,上下面有无数黑色腺体,突出为乳头状,其上各生一棕色多细胞长毛,侧脉11对,不明显;叶柄长8~10毫米,密被棕色毛。花轴近顶生,长4~8厘米,末梢着生近伞形花序,花序密被棕色多细胞长毛;花4~5朵,总苞叶1~2片;花梗长8~12毫米,苞片披针形;萼狭仄,长5毫米,有毛;花冠红色,裂片卵形或披针形,长6毫米,尖头。浆果状核果,球形。花期5月。

生境分部生山地、山谷林下。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性味苦辛,凉。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辛涩微甘。"

②《广西中草药》:"味苦辛,性凉。"

③《云南中草药选》:"苦微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和瘀。治痢疾,肝炎,胆囊炎,风湿,跌打劳伤,咳血,吐血,妇女痛经,血崩,小儿疳积,疮疖痈肿疼痛。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镇痉药,能除风寒湿气,治顽痹和脚膝不仁。"

②《广西药植名录》:"消炎,消肿,清凉,解热,活血,润肺止咳,调经。治痢疾,黄疸,吐血,妇女血崩,疳积,喉头炎,痈疮,跌打内伤,风湿。"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治肺病咯血,外伤吐血,月经过多,痛经,小儿疳积。"

④《云南中草药选》:"治胆囊炎,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泡酒。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风寒湿、关节疼痛:红毛走马胎一两,石凤丹一两,灵仙根一两,枳椇子五钱,大风藤五钱,猴骨一两,红活麻三钱,红牛膝四钱,用酒泡服。每日晚间服半杯。(《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②治产后心悸、虚弱:红胆、玉竹各五钱。炖肉吃。(《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虚劳咳嗽:红胆、淫羊藿各五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外伤出血,跌打劳伤:红毛毡一两,泡酒一斤,七日后服。每次10毫升,日服三次。(《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毛走马胎

药材名称红毛走马胎

拼音Hónɡ Máo Zǒu Mǎ Tāi

别名毛青杠、红胆、红毛针、毛罗伞、老虎舌、铺地毡、红毡草、毛虎舌、山猪怕、红毡毯、红毛过江、毛凉伞、红毛毡、红八爪、矮朵朵

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虎舌红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mamillata Hance [Tinusmamillata O.Kuntz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矮小灌木,直立茎高不超过15cm。具匍匐的木质根茎,幼时密被锈色卷曲长柔毛。叶互生或簇生于顶端;叶柄长5-15mm,或几无,被毛;叶片坚纸质,倒卵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7-14cm,宽3-4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明显的疏圆齿,边缘腺点藏于毛中,两面绿色或暗紫红色,被锈色或有时为紫红色糙伏毛,毛基部隆起如小瘤,具腺点,以背面尤为明显。伞形花序,单1,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近顶端常有叶1-2片;花梗长4-8mm,被毛;萼片披针形或狭长圆状披针形,与花瓣等长或略短,具腺点,两面被长柔毛或里面近无毛;花瓣粉红色,稀近白色,卵形,长5-7mm,具腺点;雄蕊与花瓣近等长,花药披针形,背部通常具腺点;雌蕊与花瓣等长,子房球形,有毛或几无毛。果球形,直径约6mm,鲜红色,多少具腺点,几无毛或被柔毛。花期6-7月,果期11月至翌年1月,有时达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600m的山谷、山坡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直径约3mm,褐红色,木质。幼枝被锈色长柔毛,老枝几无毛。叶多生于茎中上部,近簇状,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倒卵形,上下两面有黑色腺点和褐色长柔毛,边缘稍具圆齿;叶柄密被毛。有时具花序或球形果实。

校质稍韧,叶纸质。气弱,味淡,略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宽广,有离生分泌腔散生;内皮层细胞凯氏带明显。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导管多单列径向排列。髓部约占横切面的1/3,散有分泌腔。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图2)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栅栏细胞1列,通过中脉,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中脉上面平坦,下面凸出,下表皮内侧有厚角组织。

维管束外韧型,排列成“U”字形,周围有纤维群。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偶见方晶。

性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刮湿;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黄疽;痢疾;咳血;吐血;便血;经闭;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乳痛;疗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镇痉药,能除风寒湿气,治顽痹和脚膝不仁。

2.《广西药植名录》:消炎,消肿,清凉,解热,活血,润肺止咳,调经。治痢疾,黄疸,吐血,妇女血崩,疳积,喉头炎,痈疮,跌打内伤,风湿。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治肺病咯血,外伤吐血,月经过多,痛经,小儿疳积。

4.《云南中草药选》:治胆囊炎,肝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蜀葵根

    《中药大辞典》:蜀葵根药材名称蜀葵根拼音Shǔ Kuí Gē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蜀葵花"条。化学成分根含大量粘质;一年生根的粘质

  • 笔筒草

    《中药大辞典》:笔筒草药材名称笔筒草拼音Bí Tǒnɡ Cǎo别名通气草(《草木便方》),眉毛草、土木贼(《分类草药性》),节节菜、接骨草(《福建民间草药》),锁眉草(《四川中药志》),节骨

  • 金花菜

    药材名称金花菜拼音Jīn Huā Cài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细叶百脉根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30厘米。茎丛生,有棱,疏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枚,基

  • 观音苋

    《中药大辞典》:观音苋药材名称观音苋拼音Guān Yīn Xiàn别名木耳菜、血皮菜(《植物名实图考》),水三七(《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血匹菜、紫背天葵(《重庆草药》),红番苋、红毛番、红

  • 铁藤根

    《中药大辞典》:铁藤根药材名称铁藤根拼音Tiě Ténɡ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巴豆藤的根。秋季采集。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攀援灌木,长可达15米。幼枝有平贴亮棕色短柔毛,后

  • 大花美人蕉

    药材名称大花美人蕉拼音Dà Huā Měi Rén Jiāo别名美人蕉来源药材基源:为美人蕉科植物大花美人蕉的根茎及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na generalis Bailey采收和储藏:夏、

  • 无名子

    药材名称无名子拼音Wú Mínɡ Zǐ别名阿月浑子(《本草拾遗》)。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无名木的果实。原形态无名木(徐表《南州记》)落叶小乔木,高达8米。单数羽状复叶互

  • 水蓼根

    《中药大辞典》:水蓼根药材名称水蓼根拼音Shuǐ Liǎo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蓼科植物水蓼的根,秋季开花时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蓼"条。化学成分含铁0.42~O.6

  • 赤车

    《全国中草药汇编》:赤车药材名称赤车拼音Chì Chē别名岩下青、冷坑青、阴蒙藤、拔血红、小铁木、吊血丹、凤阳草、坑兰来源荨麻科赤车属植物赤车Pellionia radicans (Sieb

  • 海仙人掌

    药材名称海仙人掌拼音Hǎi Xiān Rén Zhǎnɡ别名刺棒来源药材基源:为海仙人常科动物海仙人掌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vernularia habereri Moroff采收和储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