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筀笋

筀笋

药材名称筀笋

拼音Guì Sǔn

出处汪颖《食物本草》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筀竹

原形态筀竹(《唐本草》),又名:桂竹(《本草图经》)。

秆直立,高10~20米,直径3~8厘米,绿色,幼时被以白色蜡粉。箨鞘棕紫色,有淡紫黑色之斑点及斑纹,并覆有白色蜡粉;箨耳及鞘口均无缝毛;箨舌高2毫米,背面具微毛;箨叶狭长,呈带状,长2~8厘米,宽3.5~8毫米,先端渐尖。枝条在秆下部及最上部均为每节1枝,中部则为2~3枝。小枝有叶3~5枚;叶鞘缝毛发达;叶舌背部被微毛;叶片披针形,长8~17厘米,宽10~23毫米,先端渐尖,基部作楔形收缩,叶背中脉上具毛茸,尤以近基部处为甚,叶缘具细锯齿而粗糙。花枝具叶,小穗丛长约5厘米,着生枝端;佛焰苞椭圆形,长约2厘米,外面具毛,边缘生微毛,先端具1枚针形而长约1厘米之缩小叶;小穗含花2~3朵,长约3厘米,中部花成熟,颖1枚;外稃先端锐尖;内稃较外稃稍短,先端具2裂;雄蕊3,花丝伸出花外而下垂,花药黄色,线状,长9~10毫米;子房卵状平滑,具短柄,花柱1,柱头1或2枚。花期4~5月。笋期3~5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或平原。分布台湾。

化学成分含戊聚糖、木质素、半纤维素、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及大量阿拉伯糖。

性味《纲目》:"甘,寒。"

功能主治汪颖《食物本草》:"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有发生之义。"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千金子霜

    药材名称千金子霜拼音Qiān Jīn Zi Shuānɡ英文名SEMEN EUPHORBIAE PULVERATUM来源本品为千金子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微显油性。味辛辣。鉴

  • 风藤草根

    《中药大辞典》:风藤草根药材名称风藤草根拼音Fēnɡ Ténɡ Cǎo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毛铁线莲的根。原形态黄毛铁线莲又名:风藤草(《滇南本草》),金毛铁线莲。攀援藤

  • 三钻风

    《中药大辞典》:三钻风药材名称三钻风拼音Sān Zuàn Fēnɡ别名山胡椒、升子树叶(《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三丫乌药的树皮。全年可采。原形态三丫乌药,又名:香丽

  • 冰草白穗

    《中药大辞典》:冰草白穗药材名称冰草白穗拼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带菌果穗。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淋病,带下。

  • 树火麻

    《中药大辞典》:树火麻药材名称树火麻拼音Shù Huǒ Má别名电树、憨掌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荨麻科植物树火麻的树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乔木,树皮灰白色,高5~1

  • 土阿魏

    药材名称土阿魏拼音Tǔ ā Wèi出处汪连仕《采药书》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根皮捣取的液汁凝结而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臭梧桐"条。功能主治宽筋活血,化痞消症。摘录《中药

  • 蕉芋

    药材名称蕉芋拼音Jiāo Yù别名姜芋、芭蕉芋、蕉藕、蕉芽、芭蕉芽、香珠来源药材基源:为美人蕉科植物蕉芋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na edulis Ke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去净茎叶,

  • 三分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分三药材名称三分三拼音Sān Fēn Sān别名大搜山虎、山野烟、山茄子来源为茄科赛莨菪属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Wu et C. Che

  • 西瓜子壳

    《中药大辞典》:西瓜子壳药材名称西瓜子壳拼音Xī Guā Zǐ Ké出处《本草撮要》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种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西瓜"条。功能主治《本草撮要》:&quo

  • 鲳鱼

    《中药大辞典》:鲳鱼药材名称鲳鱼拼音Chānɡ Yú别名鮀鱼(《临海异物志》),昌侯龟、昌鼠(《本草拾遗》),狗瞌睡鱼(《岭表录异》),鲳鳊(《医林纂要》),镜鱼、平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