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石霜

石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霜

药材名称石霜

拼音Shí Shuānɡ

来源地衣类网衣科黑红衣属植物高山黑红衣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以叶状体入药。夏季雨后或小雨天采收,去杂质,晒干。

性味苦、微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消炎,镇痛,涩精。用于梦遗。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1~2钱。外用适量,研粉撒敷或香油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石霜

药材名称石霜

拼音Shí Shuānɡ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网衣科植物高山黑红衣全体。6~7月于雨后采收,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地衣体灰白色,颗粒状,紧贴在基质上,外表似沉积物。子器黑色,圆盘状,直径1~2毫米;子囊下层无色;侧丝不分枝,紧密排列;子囊长椭圆形;孢子1个,无色,1室,椭圆形,壁厚。

生境分部生于岩石上。

性味味苦微涩,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消炎,镇痛,涩精。治外伤出血,烫火伤,梦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外用:研末敷。

复方①治外伤出血:石霜三钱,太白三七二钱,共研细粉,撒敷患处。

②治烫火伤:石霜适量,研粉撒敷或香油调敷伤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霜

药材名称石霜

拼音Shí Shuānɡ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网衣科植物高山黑红衣的叶状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

采收和储藏:6-7月于雨后或小雨天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叶状体灰白色,颗粒状,紧贴于基质上,外观似沉积物。子囊盘黑色,圆盘状,直径1-2mm;侧丝不分枝,紧密排列,子囊长椭圆形,内有1个孢子,孢子无色,椭 圆形,1室,壁厚。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性味苦;微涩;性平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止血;敛疮;涩精。主外伤出血;烫火伤;梦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鲃鱼

    《中药大辞典》:鲃鱼药材名称鲃鱼拼音Bà Yú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锯倒刺鲃的肉。原形态锯倒刺鲃: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全体几成长菱形,体长一般在40厘米左右。头小

  • 佛手柑根

    《中药大辞典》:佛手柑根药材名称佛手柑根拼音Fó Shǒu Gān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根。9~10月挖取,晒干。性味《重庆草药》:"味苦辛,性平,

  • 峨眉香科

    药材名称峨眉香科拼音é Méi Xiānɡ Kē别名峨眉石蚕、野烟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峨眉香科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ucrium omeiense Sun ex S.Chow采收和储

  • 人头七

    药材名称人头七拼音Rén Tóu Qī别名开口箭、人参果、牛党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角盘兰的带根茎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minium monorhis(L.)R.Br.采收和储藏:秋季采

  • 牛舌草

    《中药大辞典》:牛舌草药材名称牛舌草拼音Niú Shé Cǎo出处《江苏药材志》来源为蓼科植物齿果酸模的叶。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米左右,多分枝。叶互生,具柄;叶长

  • 黄粱米

    《中药大辞典》:黄粱米药材名称黄粱米拼音Huánɡ Liánɡ Mǐ别名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黄(《唐本草》)。出处《别录》来源为植物黄粱的种仁。原形态梁为禾本科

  • 花拐藤根

    《中药大辞典》:花拐藤根药材名称花拐藤根拼音Huā Guǎi Ténɡ Gēn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帘子藤的根。随时可乘,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帘子藤,又名:花拐藤。常绿攀援藤本

  • 南天仙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天仙子药材名称南天仙子来源爵床科水蓑衣属植物岩水蓑衣Hygrophila saxatilis Ridl.的种子。功能主治镇痉止痛。用于癫狂,抽搐,哮喘,胃痛。外用治痈肿,恶疮。摘

  • 胡桃青皮

    《中药大辞典》:胡桃青皮药材名称胡桃青皮拼音Hú Táo Qīnɡ Pí别名青胡桃皮(《救急方》),青龙衣(《山东中草药手册》)。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未

  • 水葫芦苗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葫芦苗药材名称水葫芦苗拼音Shuǐ Hú Lu Miáo来源毛茛科水葫芦苗Halerpestes sarmentosus (Adans)Komar.,以全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