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毛藤根

白毛藤根

《中药大辞典》:白毛藤根

药材名称白毛藤根

拼音Bái Máo Ténɡ Gēn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茄科植物白英。夏、秋采收。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辛,无毒。"

②《重庆草药》:"味甘,性平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治风火牙痛,头痛,瘰疬,痈肿,痔漏。

①《分类草药性》:"治瘰疬,崩带,风火牙痛。"

②《重庆草药》:"治头痛,流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①治火牙虫牙痛:白毛藤根,地骨皮枸骨根龙胆草、白牛膝。炖内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痔疮、漏管:白毛藤根,鲜的一两至一两五钱,干的八钱至一两二钱。和猪大肠(洗净)一斤,清水同煎,饭前分两次吃下。(《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乳痛:白毛藤根一两,酒,水各半煎服,取渣加酒糟调敷患处。(《贵阳民间药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毛藤根

药材名称白毛藤根

拼音Bái Máo Té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Bittersweet

别名风藤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lyratum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蔓生草本,高达5m。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茎、叶和叶柄密被具节的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多戟形或琴形,长3-8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上部全缘或波状,下部常有1-2对耳状或戟状裂片,少数为全缘,中脉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侧生;花萼5浅裂,宿存;花冠蓝紫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自基部向下反折;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顶孔开裂;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小,头状,子房卵形,2室。浆果球形,径约1cm,熟时红色。种子近盘状,扁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风炎牙痛;头痛;瘰疬;痔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瘰疬,崩带,风火牙痛。

2.《重庆草药》:治头痛,流涕。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韦根

    药材名称石韦根拼音Shí Wéi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等多种同属植物的根茎。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韦"条。功能主治通淋,消胀,除劳热,止血

  • 杜仲

    《中国药典》:杜仲药材名称杜仲拼音Dù Zhònɡ英文名CORTEX EUCOMMIAE别名扯丝皮、思仲、丝棉皮、玉丝皮来源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 合子草

    药材名称合子草拼音Hé Zǐ Cǎo别名鸳鸯木鳖、水荔枝、盒儿藤(《百草镜》),盒子草(《纲日拾遗》),无白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合子草的叶或种子。原形态

  • 云芝

    药材名称云芝拼音Yún Zhī别名杂色云芝、黄云芝、灰芝、瓦菌、彩云革盖菌、多色牛肝菌、红见手、千层蘑、彩纹云芝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彩绒革盖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iolus v

  • 苎麻梗

    药材名称苎麻梗拼音Zhù Má Gě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茎或带叶嫩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L.)Gaud.[Urtica nivea L.]采收和储藏:

  • 油鱼

    《中药大辞典》:油鱼药材名称油鱼拼音Yóu Yú别名泉水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拟圆唇鱼的肉。原形态体略长,前部圆,后部侧

  • 海鳗头

    药材名称海鳗头拼音Hǎi Mán Tóu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鳗科动物海鳗的头。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aenesox cinereus(Forskal)采收和储藏:捕后,剁下头,洗净,鲜用。原形态海鳗

  • 石上开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上开花药材名称石上开花拼音Shí Shànɡ Kāi Huā别名岩莲花来源景天科石上开花Sedum tetractinum Froderstr.,以全草入药。

  • 细梗胡枝子

    药材名称细梗胡枝子拼音Xì Gěnɡ Hú Zhī Zǐ别名掐不齐来源豆科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华北、华东、四川、河南。功能主治

  • 见风消

    《全国中草药汇编》:见风消药材名称见风消拼音Jiàn Fēnɡ Xiāo别名鸡婆子、长叶见风消、小鸡条、香叶子树、炸死枫、冬不落叶来源樟科钓樟属植物狭叶山胡椒Lindera angus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