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桂木根

白桂木根

药材名称白桂木根

拼音Bái Guì Mù Gēn

别名将军树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白桂木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nitidus Trec.subsp.lingnanensis(Merr.)Jarr.[A.lingnanensis 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1.乔木,高达10m,全株有乳汁。树皮暗紫色,成薄片剥落;小枝被略紧贴的柔毛。单叶互生,2列;叶柄长l-2.2cm,有短毛;托叶线形或狭三角形,长约2mm,被毛,脱落后有疤痕;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22cm,宽3一8.5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嫩叶常为羽状浅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例脉7一9对,与细脉交织成网脉在背面突起。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单个腋生,倒卵形或棒状形,长1.5-2cm,直径1-1.5cm,总花梗长1-2cm,被浅灰色短柔毛;雄花有花被片4,分离,线形或匙形,长1mm,密被微柔毛;雄蕊1,花丝长椭圆形,花药椭圆形。聚合果近球形,直径3-4cm,黄色,干时褐色,被短毛,表面有不明显、宿存的乳状突起,萼片近轴部分分离,结果时约12枚;果柄长3.5-6.5cm,被短柔毛。花期春末夏初,果期秋季。

2.桂木与白佳木的区别在于:叶片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钝或短渐尖。聚合果直径达5cm,鲜时红色,干后褐色,被绒毛;种子10-15颗。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低海拔的温暖山区、路旁、林缘或疏林中。

2.生于低海拔的山地、林缘,多栽培。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甘;淡;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头痛;产妇乳汁不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刻裂紫堇

    药材名称刻裂紫堇拼音Kè Liè Zǐ Jǐn别名黄花地锦苗、断肠草、裂苞紫堇来源罂粟科刻裂紫堇Corydalis incisa (Thunb.)Pers.,以根、叶、花入药。生境

  • 牛嗓管树根

    药材名称牛嗓管树根拼音Niú Sǎnɡ Guǎn Shù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猕猴桃科植物澜沧水东哥的根,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性味甘淡,平,有毒。功能主治接骨拔脓。治骨

  • 刷把草

    《中药大辞典》:刷把草药材名称刷把草拼音Shuā Bǎ Cǎo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柳叶莱科植物喜马拉雅柳叶菜的全草。原形态直立草本,高可达60厘米,有分枝。主根粗短,须根细。茎圆柱形,中空,绿色,

  • 鸡屎白

    药材名称鸡屎白拼音Jī Shǐ Bái别名鸡矢(《素问》),鸡子粪(《本草经集注》),鸡粪(《千金方》)。出处《本经》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粪便上的白色部分。性味苦咸,凉。①《别录》:"

  • 蔷薇枝

    《中药大辞典》:蔷薇枝药材名称蔷薇枝拼音Qiánɡ Wēi Zhī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茎。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妇人秃发,蔷薇嫩枝同猴枣煎汁刷之。"

  • 大乌泡根

    药材名称大乌泡根拼音Dà Wū Pào Gēn别名乌泡(《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蕾薇科植物川莓的根或叶。秋、冬季采根,夏季采叶。原形态落叶灌木。高2~5米。茎圆

  • 接骨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接骨木药材名称接骨木拼音Jiē Gǔ Mù别名公道老、扦扦活、马尿骚、大接骨丹[陕西]来源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以全

  • 火索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火索麻药材名称火索麻拼音Huǒ Suǒ Má别名假芝麻、癞皮树、火索木、坡皮麻、鞭龙来源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扭蒴山芝麻Helicteres isora L.,以根入药。秋冬

  • 猬胆

    药材名称猬胆拼音Wèi Dǎn出处《本草衍义》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功能主治《纲目》:"点目止泪;化水涂痔疮。&qu

  • 伤寒草根

    药材名称伤寒草根拼音Shānɡ Hán Cǎo Gēn出处《广东中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夜香牛的根。药理作用可作驱虫剂。功能主治《广东中药》Ⅱ:"治风毒流注。"用法用量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