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玉米

玉米

药材名称玉米

拼音Yù Mǐ

别名玉高梁(《纲目》),番麦、御麦(《留青日札》),西番麦(《学圃杂疏》),玉麦、玉蜀秫(《农政全书》),玉蜀黍(《纲目》),戎菽(《广群芳谱》),红须麦(《蒙化府志》),薏米包(《医林纂要》),珍珠芦粟、苞芦、鹿角黍、御米(《双溪物产疏》),包谷、陆谷、玉黍(《齐民四木》),西天麦(《平凉县志》),玉露秫秫(《植物名实图考》),纤粟(《随息居饮食谱》),珍珠米(《尔雅谷名考》),粟米、包粟(《岭南采药录》),包麦米(《中国药植志》),苞米(《广西中兽医药植》)。

出处农政全书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种子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秆粗壮,直立,高1~4米,节间有髓,基部各节具气生根。叶片长大,扁平,剑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雄性圆锥花序顶生,雄小穗孪生,长达1厘米,含2小花;两颖几相等长,膜质,背部隆起,具9~10脉;外稃与内稃均透明膜质,几等长于颖;花药橙黄色,长达5毫米;雌小穗孪生,成8~30行排列于粗壮而呈海绵状之穗轴上;两颖相等,甚宽,无脉,具纤毛,第一小花不育;外稃透明膜质,似颖但较小而无毛,具内稃或否;第二小花外稃似第一小花者,具一内稃;雌蕊具极长而细弱之花柱。颖果略成球形,成熟后超出颖片和稃片之外。花果期6~9月。

本植物的根(玉蜀黍根),叶(玉蜀黍叶)、花柱(玉米须)、穗轴(玉米轴)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淡,微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①《纲目》:"调中开胃。"

②《医林纂要》:"益肺宁心。"

③《本草推陈》:"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煮食或磨成细粉作饼饵。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鸢脑髓

    药材名称鸢脑髓拼音Yuān Náo Su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脑髓。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治头风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具。复方治老年头

  • 大叶桉叶

    《中药大辞典》:大叶桉叶药材名称大叶桉叶拼音Dà Yè ān Yè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大叶桉的叶。秋季采收,阴干。原形态大叶桉,又名:蚊仔树。常绿乔木,

  • 香茶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茶菜药材名称香茶菜拼音Xiānɡ Chá Cài别名蛇总管[广西]、蛇通管、小叶蛇总管、母猪花头、铁棱角[浙江]、铁角棱、棱角三七、铁钉角、铁秤锤、铁生姜、盘

  • 羊肉

    《中药大辞典》:羊肉药材名称羊肉拼音Yánɡ Ròu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肉。原形态①山羊(陶弘景)体长1~1.2米。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皆有

  • 五桠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桠果药材名称五桠果别名西湿阿地[僾尼]来源五桠果科(锡叶藤科)五桠果Dillenia indica L.,以根、树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酸、涩,平。功能主治收敛,解毒。主治疟

  • 杏树根

    《中药大辞典》:杏树根药材名称杏树根拼音Xìnɡ Shù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杏仁"条。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

  • 矮脚枫叶

    药材名称矮脚枫叶拼音ǎi Jiǎo Fēnɡ Y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甘橿的叶。原形态红叶甘橿,又名:桂子树。落叶乔木,高达10米。小枝黄绿色。叶互生,卵圆形,长3~1

  • 蔷薇叶

    《中药大辞典》:蔷薇叶药材名称蔷薇叶拼音Qiánɡ Wēi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叶。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捣烂外敷,生肌收口。"复方

  • 杨枸花

    药材名称杨枸花拼音Yánɡ Jǔ Huā别名毛白杨来源杨柳科杨枸花Populus tomentosa Carr.,以根、皮、花入药。生境分部辽宁、华北、西北、华东。性味苦、甘,寒。功能主治清

  • 泥炭藓

    药材名称泥炭藓拼音Ní Tàn Xiǎn别名大泥炭藓、水藓、水苔、地毛衣来源药材基源:为泥炭藓科植物泥炭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agnum palustre L.[S.obtusif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