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牡蒿根

牡蒿根

《中药大辞典》:牡蒿根

药材名称牡蒿根

拼音Mǔ Hāo Gēn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牡蒿

性味性温,味苦微甘。

功能主治治风湿痹痛,寒湿浮肿。

复方①治风湿痹痛、头痛:牡蒿根一两。水煎服。

②治寒湿浮肿:牡蒿根一至二两。用水一碗煎至半碗,冲黄酒二两饮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牡蒿根

药材名称牡蒿根

拼音Mǔ Hāo Gēn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Wormwood

别名齐头蒿根

出处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牡蒿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洗净,晒干。

原形态牡蒿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状茎粗壮,常有若干条营养枝。茎直立,常丛生,上部有开展和直立的分枝,被微柔毛或近无毛。下部叶倒卵形或宽匙形,花期萎谢,长3-8cm,宽1-2.5cm,下部渐狭,有条形假托叶,上部有齿或浅裂;中部叶匙形,长2.5-4.5cm,宽0.5-2cm,上端有3-5枚浅裂片或深裂片,每裂片上端有2-3枚小锯齿或无,近无毛或被微柔毛;上部叶近条形,三裂或不裂;苞片叶长椭圆形、披针形,先端不裂或偶有浅裂。头状花序多数,卵球形或近于形,于分枝端排成复总状,有有短梗及条形苞叶;总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1-2mm,无毛;总苞片3-4层,背面多少叶质,边缘宽膜质;雌花3-8朵,能孕;内层为两性花5-10条,不孕育。瘦果小,倒卵形,无毛。花、果期7-10月。

性味味苦;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补虚;杀虫栽疟。主产后伤风感冒;风湿痹痛;劳伤乏力;虚肿;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风药叶

    药材名称大风药叶拼音Dà Fēnɡ Yào Yè别名纤序鼠李叶。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尼泊尔鼠李Rhamnus napelensis(Wall.)Laws.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 咸秋石

    :咸秋石药材名称咸秋石来源用食盐与泉水煎熬而成。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咽痛,口疮等症。用法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中华本草》:咸秋石药材名称咸秋石拼音Xián Qiū Shí出

  • 灰叶根

    《中药大辞典》:灰叶根药材名称灰叶根拼音Huī Yè Gēn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灰叶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化学成分根皮含鱼藤酮、灰叶素和鱼藤素。性味微苦,

  • 石仙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仙桃药材名称石仙桃拼音Shí Xiān Táo别名石橄榄、石上仙桃、石莲来源为兰科石仙桃属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以假

  • 土八角

    药材名称土八角拼音Tǔ Bā Jiǎo别名土大香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木兰科植物红茴香或云南茴香的果实。10~11月采摘,除去果柄、枝梗,晒干。原形态①红茴香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干灰色,

  • 勒管草

    药材名称勒管草拼音Lè Guǎn Cǎo别名绿山麻柳、水苋菜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假楼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canthus peduncularis(Wall.ex Royle)We

  • 天目琼花

    药材名称天目琼花来源忍冬科天目琼花Viburnum sargentii Koehne var. calvescens Rehd.,以嫩枝、叶、果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活血,镇痛,

  • 香石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石藤药材名称香石藤拼音Xiānɡ Shí Ténɡ别名小密细藤、小血藤来源木兰科香石藤Schisandra lancifolia (Rehd. et Wils

  • 路旁菊

    《中药大辞典》:路旁菊药材名称路旁菊拼音Lù Pánɡ Jú别名其米(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圆齿狗哇花的全草。7~8月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

  • 相思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相思子药材名称相思子拼音Xiānɡ Sī Zǐ别名相思豆、红豆、黑头小鸡、鸡母珠[台湾]、土甘草[广西]来源豆科相思子属植物相思藤Abrus precatorius L.的种子,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