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熊肉

熊肉

《中药大辞典》:熊肉

药材名称熊肉

拼音Xiónɡ Ròu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棕熊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

化学成分罐头熊肉(品种未详)含水分63.85%,粗蛋白质7.27%,粗脂肪26.79%,灰分1.09%。

性味甘,温。

①《别录》:"微温。"

②《千金·食治》:"味甘,微温,无毒。"

功能主治补虚损,强筋骨。治脚气,风痹,手足不随,筋脉挛急。

①《千金·食治》:"主风痹不仁,筋急五缓。"

②孟诜:"补虚羸。"

③《医林纂要》:"补中益气,润肌肤,壮筋力。"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复方①治中风心肺风热,手足不随及风痹不仁,筋脉五缓,恍惚烦躁:熊肉一斤。切,如常法调和作腌腊,空腹食之。(《食医心镜》)

②疗脚气风痹不仁,五缓筋急:熊肉半斤。于豉汁中和姜、椒、葱白、盐、酱作腌腊,空腹食之。(《食医心镜》)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熊肉

药材名称熊肉

拼音Xiónɡ Ròu

英文名Bear as food, Asiatic Black Bear, Brown Bear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药材基源:为熊科动物黑熊及棕熊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2.Ursus arctos Linnaeus.

原形态1.黑熊,体形较大,长1.5-1.7m,体重约150kg。头部宽圆。吻部短而尖;鼻端裸露,眼小;耳较长且被有长毛,伸出头顶两侧。颈部短粗,两侧毛特别长。胸部有一倒人字形白斑。尾很短。毛较一致漆黑色,有光泽。四肢粗健,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后足跖垫亦宽大且肥厚,前宽后窄,内侧中部无毛间隔。具爪。除其鼻面部棕色、下颌白色、倒人字白斑外,全身均为黑色并带有光泽。

2.棕熊,体形较大,长约2m,重200-300kg。头阔而圆,吻部较长鼻也较阔,其端裸出,略侧扁。耳小,能动,内外被毛。肩端隆起,腰粗壮,尾短。四肢粗壮,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的爪长于后足。爪侧扁而弯曲,呈暗褐色。全身为黑棕色,或近黑色以至很淡的银灰色、棕黄色或棕红色。成体胸部无白色斑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混交林或阔叶林中。一般居于山上的石洞或大 树洞中,有冬眠习性,夏、冬季有垂直直适移现象。白天活动,视觉较差,善爬树,熊游泳力强。杂食性,但以植物为主。

2.栖息于广阔叶林、针叶林或混交林中有中。有冬眠习性,杂食以植物为主。

资源分布:1.分布极广泛东北、华北、西南、华南及陕西、甘肃、青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均有分布。

2.分布于东北及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罐头熊肉(品种未详)含水分63.85%,粗蛋白质7.27%,粗脂肪26.79%,灰分1.09%。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虚损;强筋骨。主脚气;风痹不仁;手尽不随;筋脉挛急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注意1.《本草经集注》:“痼疾不可食熊肉,令终身不除愈。”2.《千金·食治》:“若腹中有积聚,寒热赢瘦者,食熊肉,病永不除。”

复方①治中风心肠风热,手足不随及风痹不仁,筋脉五缓,恍惚烦躁:熊肉一斤。切,如常法调和作腌腊,空腹食之。(《食医心镜》)②疗脚气风痹不仁,五缓筋急:熊肉半斤。于豉汁中和姜、椒、葱白、盐、酱作腌腊,空腹食之。(《食医心镜》)

各家论述1.《千金·食治》:主风痹不仁,筋急五缓。

2.孟诜:补虚羸。

3.《医林纂要》:补中益气,润肌肤,壮筋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冬瓜叶

    《中药大辞典》:冬瓜叶药材名称冬瓜叶拼音Dōnɡ Guā Yè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叶片。夏季采取。功能主治治消渴,疟疾,泻痢,蜂螫,肿毒。①《日华子本草》:"熁

  • 香樟叶

    药材名称香樟叶拼音Xiānɡ Zhānɡ Yè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叶片,全年可采,阴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香樟"条。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2~3.7%。同属

  • 沙前胡

    药材名称沙前胡拼音Shā Qián Hú别名刚前胡、牛叫磨(《内蒙古中草药》),赛防风、假防风、野茴香(《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额勒森-照日古达苏(蒙名)。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

  • 茱卷皮

    药材名称茱卷皮拼音Zhū Juǎn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落叶桢楠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hilus leptophylla Hand.-Mazz.采收和储藏:4月中、下旬剥取树干皮,

  • 龙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舌草药材名称龙舌草拼音Lónɡ Shé Cǎo别名塘底菜、水白菜、水芥菜、水莴苣、龙爪草、海菜来源水鳖科水车前属植物水车前Ottelia alismoides

  • 山檨叶泡花树

    药材名称山檨叶泡花树拼音Shān Shē Yè Pào Huā Shù别名灰冬瓜。来源药材基源:为清风藤科植物山檨叶泡花树的根、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iosma thorelii Lecom

  • 猫耳朵草

    《中药大辞典》:猫耳朵草药材名称猫耳朵草拼音Māo ěr Duo Cǎo别名草蚱蚂莲、土知母、毛芨蕨、龙头凤尾(《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来源为裸子蕨科植物金毛裸蕨的全草或根茎。

  • 野鸡草

    《中药大辞典》:野鸡草药材名称野鸡草拼音Yě Jī Cǎo别名小仙茅(《贵州药植目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石蒜科植物小金梅草的全株。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球形或长圆形,顶部冠以黑

  • 蘡薁藤

    药材名称蘡薁藤拼音Yīnɡ Yù Ténɡ别名野葡萄藤、接骨藤、甘古藤、酸古藤、禾黄藤、禾花子藤、猫耳藤、山红羊、山苦瓜、小平布藤、野桑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

  • 红粘谷

    药材名称红粘谷拼音Hónɡ Zhān Gǔ别名老粘谷、风迎花、红苋莱、白苋菜、银苋菜、田银苋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繁穗苋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ranthus paniculatusL.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