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海鹞鱼

海鹞鱼

《中药大辞典》:海鹞鱼

药材名称海鹞鱼

拼音Hǎi Yào Yú

别名蕃蹹鱼(《魏武食制》),邵阳鱼、石蛎(《本草拾遗》),少阳鱼(宁原《食鉴本草》),荷鱼、鲼鱼、鯆魮鱼(《纲目》),蒲鱼(《本草求原》),锅盖鱼(《随息居饮食谱》)。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魟科动物赤魟等的

原形态体平而扁,全长约35厘米。体盘亚圆形,中间微向前方略宽,后端略窄。吻宽而短,前端钝。眼小,距吻端近。眼间隔不甚宽,中间平。喷水孔大,斜位于眼的紧后方。鼻孔大,有长方形的鼻瓣后伸至口。口甚小,口内下颌的底部有须状突起3枚,中间突起细小,两侧较大。上下颌牙齿呈铺石状。鳃孔前4对等大,后1对较小,皮肤光滑,眼间隔后方粗糙。背鳍及臀鳍均无;胸鳍略宽,后缘长。腹鳍小,后缘直。尾棘1个,位于尾上,扁锯齿状,有毒。尾很长,约为体盘宽的1.5倍,前端粗,自尾棘向后渐呈鞭状,尾棘前方两侧有侧褶,后方上下面有皮褶。尾与体盘的中间为深褐色,周边色淡。眼周围和喷水孔内侧及腹面均为橘黄色。以软体动物、甲壳类及其他鱼类为食。卵胎生。

生境分部栖于近海海底。分布我国南海、东海及其他沿海地区。

性味①宁原《食鉴本草》:"甘咸,寒,无毒。"

②《纲目》:"甘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宁原《食鉴本草》:"治男子白浊膏淋,玉茎涩痛。"

备注本动物的牙齿(海鹞鱼齿)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海鹞鱼

药材名称海鹞鱼

拼音Hǎi Yào Yú

英文名Red stingray

别名蕃踏鱼、邵阳鱼、石砺、少阳鱼、荷鱼、鲼鱼、蒲鱼、锅盖鱼、魟鱼

出处出自《本草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拾遗》:海鹅鱼,似鸥,有肉翅,齿如石版,生东海。邵阳鱼,尾刺入者,有大毒,生南海,有肉翅,尾长二尺,刺在尾中,逢物以尾援之,食其肉而去其刺。

2.《本草纲目》:海鹅鱼,海中颇多,江湖亦时有之,状如摄及荷叶,大看围七、八尺,无足无鳞,背青腹白,口在腹下,目在额上,尾长有节,整入甚毒。皮色肉味,俱同鲍鱼,肉内皆骨,节节联比,脆软可食,吴人腊之。《魏武食制》云,蓄

来源药材基源:为魟科动物赤魟、花点魟及其近缘多种动物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asyatis akajei(Muller et Henle)2.Dasyatis uarnak(Forskal)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取肉,洗净,鲜用,或冷藏备用。

原形态1.赤魟,体盘亚圆形,平扁,前缘斜直,与吻端约成60°。一般重1-2kg,大者可达10-20kg,体盘长达1m,盘宽比盘长约大1.2倍。吻短,稍突出。眼小,眼球红与喷水孔等大。口小,波曲,口底具乳突5个,中间3个较大。外侧乳突细小。牙细小平扁,铺石状排列。幼体较光滑,头后正中有1个扁平结刺。成体自头后至尾刺前有一纵行结刺,约20余枚,肩区外各具结刺一短行,红1枚。眼后具一小群小刺,尾上几个结刺较大而尖利。腹鳍后缘平直,前后角均钝圆。尾细长,为体盘长2-2.7倍。上下方均具膜,上皮膜短而低,下皮膜明显延长。体赤褐色或绿褐色,大者色较深,于眼前、眼下、喷水孔上侧和后部及尾的两侧呈赤黄色;腹面白色,近边缘外橙黄色。

2.花点魟,体盘宽达1.5m以上,重100余kg。吻颇尖,相当突出眼颇小,稍突起,眼球比喷水孔稍小。口小,波曲,口底乳突4-7个,近中部2个最显着。牙细小,平扁,具横突,上颌30多纵行。腹鳍颇狭长,在雌体较短宽,里缘与后缘连合,外角圆钝。鳍脚平扁,后端颇尖。尾鞭状,很长,约为体盘长的3倍以上,上下皮膜幸免消失。具尾刺,在尾刺以前的尾部具一平扁鳞片狭带,尾刺后的尾部密被尖细鳞片。体背黄褐色或灰褐色,密具黑褐色圆形或多边形斑块,大斑与眼球约同大。尾具暗青色横环70余条。腹面淡白,边区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暖水性底层魟类,栖息于近海沙泥质海底,主食贝类与甲壳类,冬季生活于深水处,夏季移栖于内湾浅水区,有时溯江而上,也可生活于淡水。

2.暖水性大型魟类,栖息于近海底层,卵胎生。

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2.我办发布于东海和南海。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益肾;通淋。主男子白浊膏淋;阴茎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60-90g,鲜品150-250g;或熬油。

各家论述宁原《食鉴本草》:治男子白浊冒淋,玉茎涩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地柏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柏枝药材名称地柏枝拼音Dì Bǎi Zhī别名岩柏草、岩柏枝、石柏、岩柏、山扁担、红鸡草来源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 小二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二仙草药材名称小二仙草拼音Xiǎo èr Xiān Cǎo别名豆瓣草、蚁塔、砂生草来源小二仙草科小二仙草属植物小二仙草Halorrhagis micrantha R.

  • 光叶海桐叶

    药材名称光叶海桐叶拼音Guānɡ Yè Hǎi Tónɡ Yè英文名Leaf of Glabrousleaf Pittosporum别名一朵云叶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海桐花

  • 黄水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水枝药材名称黄水枝拼音Huánɡ Shuǐ Zhī别名博落、虎耳草[陕西]来源虎耳草科黄水枝属植物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 D. Don,以全草入药

  • 野蘑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蘑菇药材名称野蘑菇别名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野蘑菇Agaricus arvensis Schaeff. ex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草原或旷野草丛中。

  • 白杜鹃花

    药材名称白杜鹃花拼音Bái Dù Juān Huā别名白花杜鹃、白映山红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白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atum G. Don,以根及花入药。秋

  • 甜草

    药材名称甜草拼音Tián Cǎo别名野甘草、山甘草出处《江西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广州耳草的全草。夏季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直立,秃净,高30~50厘米,基部木质。枝圆柱形或有不明显的角。

  • 刺桐叶

    《中药大辞典》:刺桐叶药材名称刺桐叶拼音Cì Tónɡ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叶片。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蛔虫症。用法用量研末开水冲服,0.

  • 藏报春花

    药材名称藏报春花来源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带叶报春花Primula vittata Bur. et Franch.,以花入药。6~8月采花,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止血。用于小儿高

  • 西南菝葜

    药材名称西南菝葜拼音Xī Nán Bá Qiā别名菝葜、藏金刚藤来源百合科西南菝葜Smilax bockii Warb.,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