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洋白蜡树

洋白蜡树

药材名称洋白蜡树

拼音Yánɡ Bái Là Shù

出处始载于《华北经济植物志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美洲绿(木岑)格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var.lanceolata (Borkh.)Sarg.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整枝时剥取树皮,切片,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10-20m。树皮灰色,粗糙,皱裂。顶芽圆锥形,尖头,被褐色糖秕状毛。小枝红棕色,圆柱形,被黄色柔毛或秃净。羽状复叶长18-40cm;叶柄长2-5cm;叶轴圆柱形,上面具较宽的浅沟,常无毛;小叶7-9枚,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狭卵形或椭圆形,长4-13cm,宽2-8cm,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几等大,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叶绿具不明显钝锯齿或近全缘,下面疏被绢毛;小叶无柄或下方1对小叶具短柄。圆锥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上,长5-20cm;花密集,雄花与两性花异株,与叶同时开放;花序梗短;花梗纤细,被短柔毛;雄花花萼小,萼齿不规则深裂,花药大,长圆形,花丝短;两性花花萼较宽,萼齿浅裂,花柱细,柱头2裂。翅果狭倒披针形,长3-5cm,宽0.4-0.7cm,上中部最宽,先端钝圆或具短尖头,翅下延近坚果中部,坚果圆柱形,长1.5-2cm,宽约2mm,脉棱明显。花期4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道旁或庭园栽培。分布于沈阳、北京、天津、西安、乌鲁木齐等地。

性味苦;性寒

归经肝;大肠;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敛止血。主湿热泻痢;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目赤肿痛;牛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树皮。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敛止血的功能。用于肠炎,痢疾,月经不调,白带,崩漏,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外用于牛皮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蝴蝶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蝴蝶藤药材名称蝴蝶藤别名蝴蝶草来源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金粟藤Passiflora popilio Li,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研粉。性味苦、甘,平。功能主治止血调经,

  • 金蛤蟆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蛤蟆药材名称金蛤蟆拼音Jīn Há Mɑ来源林蛙科动物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 Gunther的干燥全体。夏季捕捉完整的动物体(切勿损坏)、焙黄,研粉。性味

  • 白英

    药材名称白英拼音Bái Yīnɡ别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线绿毛龟来源本品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 [S. dulc

  • 小血藤

    《中药大辞典》:小血藤药材名称小血藤拼音Xiǎo Xuè Ténɡ别名钻骨风、八仙草(《分类草药性》),血糊藤(《经济植物手册)),钻石风(《重庆草药》),天青地红(《陕西中草药》

  • 杨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杨梅药材名称杨梅拼音Yánɡ Méi别名树梅、珠红来源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Myrica rubra (Lour.)Sieb. et Zucc.,以根、树皮及果

  • 红豆

    《中药大辞典》:红豆药材名称红豆拼音Hónɡ Dòu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红豆树的种子。秋末冬初采种子,备用。原形态红豆树,又名:鄂西红豆树、江阴红豆树。乔木,高9~

  • 白丁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丁香药材名称白丁香拼音Bái Dīnɡ Xiānɡ别名麻雀粪、家雀粪、树麻雀来源雀形目文鸟科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L.),以粪便入药。山麻雀Passe

  • 花蜘蛛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蜘蛛药材名称花蜘蛛拼音Huā Zhī Zhū别名蜘蛛、花结蛛、金蛛来源节肢动物门蛛形纲金蛛科金蛛Coganargiope amoena Koch,以全虫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性味微

  • 冷杉果

    《中药大辞典》:冷杉果药材名称冷杉果拼音Lěnɡ Shān Guǒ别名唐则(藏名)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松科植物苍山冷杉的种子。果实成熟时摘下晒干。轻轻打下鳞片与种子,筛取种子供用。原形态苍山冷杉,

  • 山苍子

    药材名称山苍子拼音Shan Cang Zi别名毕澄茄、山鸡椒、山香椒、山香根、豆豉姜、木姜子[海南]来源本品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L. c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