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沙拐枣

沙拐枣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拐枣

药材名称沙拐枣

拼音Shā Guǎi Zǎo

别名头发草

来源藜科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以带果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

性味苦、涩,温。

功能主治小便混浊:根0.5~1两,水煎服。

皮肤皲裂:全草调油膏外涂或煎水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沙拐枣

药材名称沙拐枣

拼音Shā Guǎi Zǎo

别名头发草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蓼科植物沙拐枣带果全草。根夏、秋采挖,全草果熟时采集。

原形态灌木,高1~1.5米。老枝灰白色,开展,皮不落,无光泽;一年生枝草质,绿色,有关节,节间长1~3厘米。叶线形,长2~4毫米;托叶鞘膜质,极小。花两性,淡红色,通常2~3朵簇生叶腋;花梗细弱,下部有关节;花被片5,卵形,大小不相等,果期水平伸展;雄蕊12~16,与花被近等长;子房椭圆形,有4棱,花柱4,较短,柱头头状。瘦果宽椭圆形,不扭转或稍扭转,顶端急尖,基部狭窄,连刺毛直径约10毫米,刺分歧,排列为4纵列,较刚硬,棕褐色。

生境分部生于砂丘、砂地、戈壁、干河床。分布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

性味苦涩,微温。

功能主治根治小便混浊;全草治皮肤皲裂。

复方①治小便混浊:沙拐枣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②治皮肤皲裂:沙拐枣全草,研末,调油膏外涂或煎水外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沙拐枣

药材名称沙拐枣

拼音Shā Guǎi Zǎo

别名头发草

出处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沙拐枣的根或带果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

采收和储藏:根夏、秋采挖,全草果熟期采收,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1-1.5m。老枝灰白色,开展;一年生枝草质,绿色,有关节,节间长1-3cm。叶线形,长2-4mm;托叶鞘膜质,极小。花两性,淡红色,通常2-3朵簇生叶腋;花梗细弱,下部有关节;花被片5,卵形,大小不相等,果期水平伸展;雄蕊12-16,与花被近等长;子房椭圆形,有4棱,花柱4,较短,柱头头状。瘦果宽椭圆形,不扭转或稍扭转,先端急尖,基部狭窄,连刺毛直径约10mm,肋状突起不明显,每一肋状突起有3行刺毛,刺毛稀疏,有分枝,细弱而脆,易折断。花、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沙土、沙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

性味苦;涩;性微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热淋;尿浊;疮疖疗毒;皮肤皲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根治小便混浊;全草治皮肤皲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铁藤根

    《中药大辞典》:铁藤根药材名称铁藤根拼音Tiě Ténɡ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巴豆藤的根。秋季采集。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攀援灌木,长可达15米。幼枝有平贴亮棕色短柔毛,后

  • 白刺

    药材名称白刺别名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收,晒干。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

  • 云南小膜盖蕨

    药材名称云南小膜盖蕨拼音Yún Nán Xiǎo Mó Gài Jué英文名Yunan Araiostegia别名小冷蕨叶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云南小膜盖蕨的全草。拉丁

  • 鹅脚木叶

    药材名称鹅脚木叶拼音é Jiǎo Mù Y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叶。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鱼木,又名:虎王、龙头花、鹅脚木、树头菜、鸡爪菜。落叶无

  • 抚松乌头

    药材名称抚松乌头拼音Fǔ Sōnɡ Wū Tóu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抚松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fusungense S.H.Li et Y.H.Huang采收和储藏:

  • 橘白

    《中药大辞典》:橘白药材名称橘白拼音Jú Bái出处《本草便读》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果皮的白色内层部分。选取新鲜的橘皮、用刀扦去外层红皮(即橘红)后,取内层的白皮,

  • 刺菱

    药材名称刺菱拼音Cì Línɡ别名野菱(《纲目》)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实。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浮生叶通常斜方形,或三角状菱形,长2~5厘米,宽2~7厘米,上面光

  • 菰米

    《中药大辞典》:菰米药材名称菰米拼音Gū Mǐ别名雁膳(《管子》),菰粱(《楚辞》),安胡(《七发》),蒋实(《楚辞》王逸注),茭米(孙炎),黑米(《杜工部集》),雕胡米(《本草图经》),雕菰(《纲目

  • 朝鲜当归

    药材名称朝鲜当归拼音Cháo Xiān Dānɡ Guī别名土当归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朝鲜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gigas NakaiRadix Angelicae G

  • 毛薯

    《中药大辞典》:毛薯药材名称毛薯拼音Máo Shǔ别名参薯、黎洞薯、大薯、薯子(《广州植物志》),脚板薯、鸡窝薯(《南宁市药物志》),红毛薯(《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