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水线草

水线草

药材名称水线草

拼音Shuǐ Xiàn Cǎo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茜草科植物水线草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水线草,又名:伞房花耳草

一年生、披散、纤弱草本,高15~50厘米,秃净或被粉状微毛。茎多分枝,无毛或疏被细柔毛。叶对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1.5~3厘米,宽1.5~3.5毫米,边缘粗糙,常向背面卷曲;托叶小,膜质,合生成鞘状,长1~1.5毫米,截头,顶端具短刺毛。花序腋生,多为2~5朵排列成伞房花序,稀有单生;花序柄线状,长0.6~2厘米;花萼广卵圆形,长约2.5毫米,先端4齿裂,外被细柔毛;花冠漏斗状,白色或淡红色,长2.5毫米,裂片4;雄蕊4;子房2室,花柱线状,略伸出,柱头2裂。蒴果圆球形,径约2.5毫米,顶端平截,室背开裂,萼宿存。种子细小,多数。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本品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作白花蛇舌草使用,参见"白花蛇舌草"条。

生境分部生于路旁、溪边、旷地、园圃。分布我国东南、西南各地。

化学成分含三萜成分(熊果酸、齐墩果酸)、甾醇(β-谷甾醇、Y-谷甾醇、豆甾醇)、内酯、酚性成分、黄酮类,脂肪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麻酸)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疟疾,肠痈,肿毒,烫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洗无名肿毒。"

②《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治高热,疟疾,癌肿,阑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疟疾:水线草、常山马鞭草各二钱。混合煎服。(《中国药植志》)

②治烫伤:水线草煎洗。(《中国药植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冬虫夏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冬虫夏草药材名称冬虫夏草拼音Dōnɡ Chónɡ Xià Cǎo别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来源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 臭李皮

    药材名称臭李皮拼音Chòu Lǐ Pí别名鼠李皮。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达乌里鼠李Rhamnus davurica pall.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davurica Pall

  • 砗磲

    《中药大辞典》:砗磲药材名称砗磲拼音Chē Qú别名车渠(《海药本草》)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砗磲科动物鳞砗磲或其同属动物的贝壳。原形态贝壳巨大,重而坚厚。卵圆形,壳顶位于贝壳中央,壳顶前方

  • 水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木草药材名称水木草拼音Shuǐ Mù Cǎo别名尖叶提灯藓来源苔藓类尖叶提灯藓Mnium cuspidatum Hedw.,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省区。性味淡,凉。

  • 倒卵叶五加

    药材名称倒卵叶五加拼音Dǎo Luǎn Yè Wǔ Jiā别名老虎刺、蛇不过、倒刨牛、母猪刺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倒卵叶五加的根或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obouatus

  • 两色鳞毛蕨

    药材名称两色鳞毛蕨拼音Liǎnɡ Sè Lín Máo Jué英文名Bisset Wood Fern别名两色耳蕨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两色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

  • 欧绵马

    药材名称欧绵马拼音ōu Mián Mǎ别名贯众、鳞毛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欧洲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filix-mas(L.)Schott[Polypodiu

  • 覆盆子叶

    《中药大辞典》:覆盆子叶药材名称覆盆子叶拼音Fù Pén Zi Yè别名西国草(《海上集验方》)。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插田泡等的茎叶。性味《纲目》

  • 龙眼壳

    《中药大辞典》:龙眼壳药材名称龙眼壳拼音Lónɡ Yǎn Ké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来源为无患于科植物龙眼的果皮。性味《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归经《本草再新》:"入肺经。"功能主治①《本草再

  • 白花油麻藤

    药材名称白花油麻藤别名鸡血藤[广西]、鲤鱼藤、大蓝布麻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以藤茎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