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毛毡草

毛毡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毡草

药材名称毛毡草

别名臭草、臭毛毡草

来源菊科毛毡草Blumea hieraciifolia (D. Don) DC.,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微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肠炎腹泻;外用治毒蛇咬伤,肿痒疼痛。

用法用量全草3~5钱,水煎服。外用鲜全草捣烂取汁外涂,或用全草水煎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毛毡草

药材名称毛毡草

拼音Máo Zhān Cǎo

别名臭草、鹅掌风、走马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毡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hieracifolia (D. Don) DC.[Ergeron hieracifolium D. Don;Conyza hieracifolia Spre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切段晾干。

原形态毛毡草 草本,高50-150cm。茎上部有分枝,具条棱,被开展的必绢毛状长柔毛,并杂有头状具柄腺毛,在上部和花序轴被毛更密,节间长1-2cm。叶主要茎生,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7-10cm。宽2-3.5cm,先端短尖或小凸尖,基产渐狭下延,近无柄,边缘有硬尖齿,上面被白色短毛,下面被密绢毛状绒毛或绵毛;上部叶较小,无柄,长2-4cm,宽0.4-1.5cm,两面被白色密绵毛或丝光毛,边缘尖齿。头状花序多数2-7个簇生,排列成穗状圆锥花序;总苞圆柱形或钟形;总苞片4-5层,上部淡紫色,外层线状披针形,背面被白色绒毛,中层线状长圆形,背面被疏毛,内层极狭,丝状;花托无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3齿裂;两性花较少数,花冠檐部5稀6浅裂,有疏毛和腺体。瘦果圆柱形,具棱10条,被毛;冠毛白色,糙毛状,易脱浇。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草地或低山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云南等地。

性味味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泄泻;毒虫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麦苗

    《中药大辞典》:大麦苗药材名称大麦苗拼音Dà Mài Miáo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幼苗。功能主治①《伤寒类要》:"治诸黄,利小便,杵汁日日服。&q

  • 金不换

    药材名称金不换拼音Jīn Bú Huàn别名独脚乌桕(《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石琴薯、山乌龟(《广西中草药》),地乌龟(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地不容(《文山中草药》)。出处广

  • 石斛露

    药材名称石斛露拼音Shí Hú Lù出处《中国医学大辞典》来源为兰科植物金银石斛等鲜茎的蒸馏液。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甘淡咸,寒。"功能主治《中国

  • 胡颓子叶

    《中药大辞典》:胡颓子叶药材名称胡颓子叶拼音Hú Tuí Zǐ Yè别名蒲颓叶(《中藏经》)。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叶片。性味《纲目》:"酸

  • 糙叶树皮

    药材名称糙叶树皮拼音Cāo Yè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糙叶树的根皮、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hananthe aspera(Thunb.)Planch.[Prunus asper

  • 花生壳

    药材名称花生壳拼音Huā Shēnɡ Ké来源豆科落花生属植物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果实的荚壳。洗净晒干。性味淡、涩,平。功能主治敛肺止咳。用于久咳气喘,咳痰带血。用法

  • 小绿芨

    药材名称小绿芨别名小石斛、石链子、石寸连来源兰科石豆兰属植物石串莲Bulbophyllum calodictyon Schlecht.,以假鳞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多鲜用。性味微甘,平。功能主治润肺

  • 卷边桩菇

    药材名称卷边桩菇拼音Juǎn Biān Zhuānɡ Gū别名卷伞菌、卷缘网褶菌、落褶菌、卷边网褶菌、桩菇来源药材基源:为桩菇科真菌卷边桩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去掉

  • 苦瓠叶

    药材名称苦瓠叶拼音Kǔ Hù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壶卢的叶。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晒干捣碎为末,盛于磁器内,随身边,或走路口渴,用末一钱入水饮,不中水

  • 百合子

    《中药大辞典》:百合子药材名称百合子拼音Bǎi Hé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种子。功能主治孙思邈:"治肠风下血,百合子酒炒微赤,研末,汤服。"摘录《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