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毛刺果藤

毛刺果藤

药材名称毛刺果藤

拼音Máo Cì Guǒ Ténɡ

英文名root of Pilous Buttneria

别名枇杷藤、粗毛刺果藤。

出处始载于《广东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粗毛刺果藤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yttneria pilosa 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粗毛刺果藤 木质缠绕藤本。小枝干时深褐色,初被星状毛,后几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2-15cm,被毛;托叶条形,长约14mm,早落;叶片圆形或心形,长14-24cm,宽13-21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且常有3-5浅裂,两面均被淡黄褐色星状柔毛及硬毛,下面尤多,基生脉7条。聚伞花序排成伞房状,腋生,具少数花;花梗柔弱,长约2.5mm;萼片5,长3,外面有毛,内面无毛;花瓣5片,凹陷,4裂,裂片钝;具药的雄蕊5,与花瓣对生,退化雄蕊5,下面连合,长约1.5cm;子房圆球形,有乳头状突起。蒴果圆球形,黄色而略带红色,密被有分枝的锥尖状软刺,直径约2cm,刺长4-6mm。种子卵形,长5mm,黄色并具褐色斑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50-1000m的杂木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性状性状鉴别 茎藤圆柱形,小枝深褐色,被星状毛,或无毛。叶圆形或心形,长14-24cm,宽13-21cm,顶端钝或短尖,基部心形,有基生脉7条,边缘有粗锯齿,且常有3-5浅裂,两面均被淡黄褐色星状柔毛及硬毛,尤以背面为多。叶柄长12-15cm,被毛,托叶条形,长约14mm,早落。

性味味微苦;性微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茎、叶:用于风湿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叶天天花

    药材名称叶天天花别名期里[傣语]、广叶里[懓尼]来源茜草科叶天天花Mussaenda hossei Crai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法用量3~5钱,水

  • 棉子油

    药材名称棉子油拼音Mián Zǐ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化学成分种子油中含亚油酸(41~45%)、棕榈酸(20~25%)、油酸(30~35%

  • 显脉香茶菜

    药材名称显脉香茶菜拼音Xiǎn Mài Xiānɡ Chá Cài别名大叶蛇总管、蓝花柴胡、脉叶香茶菜来源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显脉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 (

  • 地蔷薇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蔷薇药材名称地蔷薇拼音Dì Qiánɡ Wēi别名直立地蔷薇、茵陈狼牙来源蔷薇科地蔷薇Chamaerhodos erecta (L.) Bunge,以全草入药

  • 龙鳞草

    药材名称龙鳞草别名毛石辣草、大叶火焰草、光板猫叶草来源景天科龙鳞草Sedum drymarioides Hanc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性味微甘、苦,平

  • 糖橘红

    药材名称糖橘红拼音Tánɡ Jú Hónɡ别名香金板、甜橘红(《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橘类的果皮(外层皮)用糖霜加工制成。性味《食物宜忌》:&qu

  • 水甘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甘草药材名称水甘草来源夹竹桃科水甘草Amsonia sinensis Tsiang et P. T. Li,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性味甘,凉。功能主治主治小儿风热,丹毒

  • 柱果木榄果

    药材名称柱果木榄果拼音Zhù Guǒ Mù Lǎn Guǒ英文名Bruguiera cylindrica (L.)Bl.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柱果木榄的果实和胚轴。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ugui

  • 石龙芮子

    《中药大辞典》:石龙芮子药材名称石龙芮子拼音Shí Lónɡ Ruì Zǐ别名鲁果能、地椹(《本经》),天豆(《吴普本草》),石能(《别录》),芮子(《本草拾遗》)。出处

  • 阔叶假参

    药材名称阔叶假参别名粱王茶、良旺头、金刚尖、三叶树来源五加科阔叶假参Nothopanax latifolius Hand.-Mazz.,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