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梅花

梅花

《中国药典》:梅花

药材名称梅花

拼音Méi Huā

英文名FLOS MUME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Prunus mume (Sieb.)Sieb. et Zucc.的干燥花蕾。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3~6mm,有短梗。苞片数层,鳞片状,棕褐色。花萼5,灰绿色或棕红色。花瓣5或多数,黄白色或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雌蕊1,子房密被细柔毛。体轻。气清香,味微苦、涩。

性味微酸、涩,平。

归经归肝、胃、肺经。

功能主治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3~5g。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梅花

药材名称梅花

拼音Méi Huā

英文名Flos Mume

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花蕾。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

原形态落叶乔木,小枝多绿色,枝端尖刺状,无毛,叶互生,宽卵形至卵形,长4~10cm,宽3~5.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下面色较浅,嫩时两面有毛,老时仅下面脉上有柔毛;叶柄有毛,托叶早落。花1~2朵簇生,先叶开放,有香气,萼片5,常带紫红色,花后常不反折;花瓣5,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的重瓣;雄蕊多数,心皮1,密被短柔毛。核果近球形,两边扁,有纵沟,直径2~3cm,熟时黄色,有短柔毛。花期3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全国有栽培。

性状花蕾尖球形,直径3~6mm,有短梗。苞片数层,鳞片状,棕褐色;花萼灰绿色或红棕色;花瓣5或多数,黄白色或淡粉红色。体轻。气清香,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含苯甲酸、苯甲醛、异丁香酚(isoeugenol)等。

性味性平,味微酸、涩。

功能主治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

备注近成熟的果实亦入药,称:"乌梅",能敛肺生津。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梅花

药材名称梅花

拼音Méi Huā

别名白梅花、绿萼梅、绿梅花

来源药材基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绿萼梅的花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1月花未开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

原形态梅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生境分部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花蕾呈类球形,直径3-6mm,有极短花梗。苞片数层,鳞片状,长3.5mm,宽至2mm,暗棕色,有短毛。萼片5,广卵形,直径约至4mm,灰绿色或棕色,有毛。花瓣5或多数,阔卵圆形,长约4mm,宽约至5.5mm,黄白色。雄蕊多数,雌蕊1,子房着生于凹陷的花托上,表面密被细柔毛。体轻,气清香,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淡棕色。腺毛着生于苞片边缘,全体呈短棒状,略弯曲,长160-200μm,直径40-50μm,头部长圆形,由数十个分泌细胞组成,外围角质层明显,内含棕黄色物;柄部多细胞,排成3-4列。非腺毛着生于萼片及苞片,无色或淡黄棕色。单细胞非腺毛壁平直或稍弯曲,先端略呈钩状,长短不一,长34-300μm,直径8-20μm,壁厚2-5μm,有的表面可见疣点;多细胞非腺毛有2-4细胞,单列,长70-210μm,细胞间隔壁菲薄。花粉粒大多发育不全,发育完全者近球形,直径34-46μm,有3孔沟,外壁表面隐约可见条纹状雕纹。草酸钙簇晶较多见,直径10-34μm,呈类圆形,棱角较宽钝或不甚明显,有的呈碎块状,偶见方晶。萼片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略呈念珠状增厚,表面具角质层纹,气孔类圆形,不定式,副卫细胞4-6花瓣。萼片上表皮细胞较大,壁略增厚,念珠状增厚不明显。花瓣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薄,波状弯曲。花粉囊内壁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细胞界限不甚明显;表面观类圆形,有网状增厚纹理。

化学成分梅花含挥发油,其中主要含苯甲醛(benzaldehyde),苯甲醇(benzyl alcohol),4-松油烯醇(terpinen-4-ol),棕榈酸(palmitic acid),苯甲酸(benzoic acid),异丁香油酚(isoeugenol)等共70余种成分。

鉴别薄层包谱 取梅花粗粉1g,加甲醇10ml,冷浸24h,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供点样用。另取绿原酸、芦丁、槲皮素为对照品。取样品与对照品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醇乙酯-甲醇-水-甲酸(13:2.5:1:0.02)为展开剂,展距10cm。挥尽溶剂后,先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绿原酸显蓝色荧光,样品有相同荧光斑点;再喷5%三氯化铝乙醇试剂,吹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芦丁及槲皮素显亮黄色荧光,样品于相同位置有同样荧光斑点。

性味味苦、微甘、微酸,性凉。

归经归肝、胃、肺经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开胃生津,化痰。主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g;或入丸、散。外用:鲜品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南天竹

    药材名称南天竹拼音Nán Tiān Zhú别名白天竹、天竹子、天竹、南天烛、山黄芩、钻石黄来源小檗科南天竹属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以根、茎及果

  • 黄水藨叶

    《中药大辞典》:黄水藨叶药材名称黄水藨叶拼音Huánɡ Shuǐ Pāo Yè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泡刺藤的叶。原形态山泡刺藤,又名:光叶高梁泡、倒盘龙、黄水藤、小

  • 星宿菜

    药材名称星宿菜拼音Xīnɡ Xiù Cài别名假辣蓼、泥鳅菜(《广州植物志》),红根草(《福建民间草药》),红气根、红七草、金鸡脚、百煎草、蛙霓草(《广西中兽医药植》),黄鳅窜、红

  • 雀梅藤

    《中药大辞典》:雀梅藤药材名称雀梅藤拼音Què Méi Ténɡ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嫩枝叶。原形态雀梅蓐,又名:对节刺、对角刺、碎米子、沙穷勒、米

  • 大驳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驳骨药材名称大驳骨拼音Dà Bó Gǔ别名黑叶爵床、大接骨来源为爵床科鸭嘴花属植物大驳骨Admatoda ventricosn (Wall.) Nees [Justicia ve

  • 多花猕猴桃根

    药材名称多花猕猴桃根拼音Duō Huā Mí Hóu Táo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阔叶猕猴桃Actinidialatiflia(Gardn.etChamp.)Merr.的根。拉丁植物动物

  • 细叶卷柏

    《全国中草药汇编》:细叶卷柏药材名称细叶卷柏别名柏地丁、地柏枝[云南玉溪]来源蕨类卷柏科细叶卷柏Selaginella labordei Hiero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

  • 龙虾

    药材名称龙虾拼音Lónɡ Xiā英文名Prawn or lobster别名大红虾、海虾、红虾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本草拾遗》:大红虾生临海、会稽,大者长一尺,须可为替。2.《北户录》:红虾出潮州、

  • 大对经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对经草药材名称大对经草拼音Dà Duì Jīnɡ Cǎo别名老君茶来源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突脉金丝桃Hypericum przewalskii Maxim.,

  • 石蜡红

    药材名称石蜡红拼音Shí Là Hónɡ别名月月红、天竺葵来源牻牛苗儿科石蜡红Pelargonium hortorum Bail.,以花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