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杜仲藤叶

杜仲藤叶

药材名称杜仲藤叶

拼音Dù Zhònɡ Ténɡ Yè

别名杜仲

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和毛杜仲藤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araharium micranthum(A.DC.)Pierre[Ecdysanthera micranthaA.Dc.]2.Parabarium chunnianum Tsiang3.parabariumhuaitingiiChunetTsi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1.粗壮木质攀援藤本。枝有不明显的皮孔,具乳汁,除花冠外,全株无毛。叶对生;叶柄长1-1.5cm,有微毛;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8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锐尖。聚伞花序总状,顶生及腋生,花小密集,水红色;花萼5深裂,内面基部腺体不多或缺,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或粉红色,坛状,裂片在花蕾中内褶;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基部,花药箭头状,花丝短;花盘环状;子房具微柔毛,花柱短,柱头圆锥状。蓇葖果基部膨大,向先端渐狭尖成长喙状。种子长达2cm;种毛长约4cm;绢质白色。花期3-6月,果期7-12月。

2.本种与杜仲藤的区别在于:叶片卵圆状椭圆形,背面具黑色乳头状腺点。蓇葖果双生或有时:个不发育;种毛长约1.5cm。花期4-11月,果期8月至翌年2月。

3.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全株除花冠外,均密被锈色柔毛。种毛轮生,长约3cm。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00-800m的山谷、疏林或密林、灌木丛、水旁等处。

2.生于海拔250-500m的山林密林中。

3.生于海拔200-1000m的热带雨林中、疏林中湿润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3.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接骨;止血。主跌打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透骨香

    《中药大辞典》:透骨香药材名称透骨香拼音Tòu Gǔ Xiānɡ别名透骨草(《滇南本草》),满山香(《分类草药性》),煤炭子、煤炭果(《贵阳民间药草》),万里香(《广西植物名录》),九里香、

  • 花皮胶藤

    药材名称花皮胶藤别名花杜仲藤、眼角蓝、刺耳蓝来源夹竹桃科花皮胶藤Ecdysanthera utilis Hayata et Kawakami,以茎皮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功能主治主治小

  • 乌蛇胆

    药材名称乌蛇胆拼音Wū Shé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胆。将蛇剖开腹部,找出胆囊,用线扎住胆管上端,然后沿结扎处上方剪断,取出晾干。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蛇&qu

  • 禾秆蹄盖蕨

    药材名称禾秆蹄盖蕨拼音Hé Gǎn Tí Gài Jué别名尖裂蹄盖蕨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禾秆蹄盖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hyrium yokoscense(Franch.et Sa

  • 小柿子

    《中药大辞典》:小柿子药材名称小柿子拼音Xiǎo Shì Zi别名地石榴、跳八丈(《云南中草药》),小面瓜(《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牙万卖(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小叶黑面

  • 《全国中草药汇编》:菱药材名称菱拼音Línɡ别名菱角、水菱角、风菱来源菱科菱属植物乌菱Trapa bicornis Osbeck,以果壳、果柄、果、茎及叶柄入药。秋末采集,除果鲜用外,其余分

  • 大青木

    药材名称大青木拼音Dà Qīng Mù别名路边青、臭叶树、羊咪青、青心草、臭大青、鸭公青、淡婆婆、大叶青、木本大青来源为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大青木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

  • 三果木皮

    药材名称三果木皮拼音Sān Guǒ M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三果木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minalia arjuna (Roxb.) Bedd.[Pentaptera arj

  • 枸杞子

    《中国药典》:枸杞子药材名称枸杞子英文名FRUCTUS LYCII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

  • 乌豆根

    《中药大辞典》:乌豆根药材名称乌豆根拼音Wū Dòu Gēn别名山豆根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西南槐树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灌木,高1~2米。小枝密被棕色短软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